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首页  学院新闻

江西共青城报道我院研究生支教老师李波

发布时间:2010-04-06 发布人:

爱心信心给学生 美好回忆留自己

——记东南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李波

共青城市西湖小学四年级六班的家长们,最近正“密谋”一件事儿:为孩子们的班主任小李老师在共青城找个女朋友——那样,也许小李老师就不走了,孩子们可就有福了……

老师大名叫李波,是2009年秋季开学时成为六班班主任的。刚开始,学生和家长们不晓得,这个身量跟班上高个儿男生差不多、说川味普通话的新老师,能给班上八十几名同学带来什么。不到半年,孩子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小老师,家长们也舍不得他走了。

李波是东南大学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全国高校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高校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选派的,所有成员都是名牌大学里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李波和另外三所高校的十来名支教老师,将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在共青城这座像“共青团”一样生机勃勃的新城市里,沿着以“感动中国”的徐本禹为代表的青年支教老师的足迹,为缺乏师资力量的偏远地区的学校,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李波成了这一届在共青城的支教老师中唯一的班主任,80后的小老师与902000后的小学生“对峙”——小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他就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课,每天早上早早地到教室安排学生早读;孩子们语文基础薄弱,担当语文老师的他就每天中午提前半个小时到教室给学生辅导;为了尽快与学生们拉近距离,课堂上十分严厉的他,课下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俨然成了“孩子王”;为了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他每天都会把家庭作业、学生在校表现等情况及时通过短信告知家长,被学生们送了个“短信轰炸机”的绰号……

支教的生活是艰难的,宿舍里最常来的“不速之客”是老鼠,李波的支教日记《共青战鼠记》幽默中透着无奈;支教的生活是困苦的,支教老师没有工资,生活补贴很有限,学校没有食堂,吃不起饭店,又不会什么厨艺,每天的固定“大餐”面条让李波也快变成了“面条”。班主任是最辛苦的“主任”,每天下班,李波还要抱着厚厚的作业贪黑批改。累,真的很累!可是李波说他是“快乐的累着,累也快乐着”。上学期期末考试,六班同学的语文成绩大幅度提高,再也不是年级的尾巴了。一个学生写小纸条告诉李波:“语文能考六七十分,我可真高兴,爸爸妈妈也要奖励我呢!要知道,小学前三年,我的语文成绩可从来没及格……”不仅如此,在西湖小学包揽的全共青城4个作文得奖学生里,也有李波亲自指导的学生;搭班的数学老师告诉他,学生能自觉进教室早读了;隔壁老师在监考后告诉他,这个班的纪律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学生们对他的喜欢溢于言表,新年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动手做了别致的小贺卡,画上了一颗颗小小的红心;家长更是珍惜他,得知他是一位支教老师,服务一年后就得离开,都纷纷请他留下来,甚至想到要给他在共青城介绍女朋友以便“拴住”这样的好老师。

短短一个学期,一个毫无教学经验的新老师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更能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喜爱,靠的什么“法宝”?李波说:“是心,我全是在凭一颗心在做事。我毕业后当老师的可能性不大,这一辈子也许就是共青城的这些孩子是我的学生,我必须做好,不允许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丝遗憾。”

在本科毕业面临未来道路的抉择时,李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教,因为他本身就是靠国家助学贷款以及各方力量的帮助才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而且他的老家在四川江油,2008年那场惊天动地的地震也波及他的家庭,更让他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感受爱,奉献爱,李波要让自己的支教生活更具实际意义。在教学工作之余,他主动牵线搭桥,恳请各种公益组织和个人帮助服务学校里遇到困难的孩子。得知一年级的査同学听力有障碍,他几经周折通过同学帮其联系到一个捐助的助听器。二年级王同学有先天性心脏病,家里也条件不好,他就四处联系,筹到了几千元钱,帮助孩子暂缓了病痛。做着这些的时候,李波没有丝毫的得意,有时甚至还会抱怨,他抱怨自己没有能做得更多、更好。

“带给学生两颗心,一颗信心,一颗爱心”。这是李波老师在支教选拔面试时的承诺。他也正是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践行着诺言,在用他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们上着一节节生动的人生大课。

在共青城和支教团这个志愿精神的双重“垦殖场”里,李波正和他的支教战友们一起播种着明天。

(原载2010317日共青城第四十七期(总第228期)共青城开发区党委主办 第二版头条

Copyright © 东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