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兼职教授

肖金明教授

发布时间:2018-09-25 发布人:

一、基本情况

肖金明,男,1965年8月出生,汉族,法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教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政治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山东省首届优秀青年法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法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政治文明与宪政基地首席专家;兼任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山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等。

二、主要经历

1987年山东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吉林大学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3年吉林大学政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自1990年至今,在山东大学主要从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199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99年晋升教授,2005年担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12年评聘为山东大学二级教授。

1996年始任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2001年至2008年任法学院常务副院长,2008年至2010年任山东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10年至2014年任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副部长。

三、 主要学术贡献

二十多年来,学术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和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政与政治改革、公共管理与公共决策、法治地方与地方治理、法治政府理论与实践、政法改革与司法制度、法治社会与社会治理创新,在政治文明、法治政府、司法改革、社会治理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

(一)开拓政治文明研究新领域,创新发展党内法治理论体系。多年来致力于政治文明原理与制度研究,建构政治文明理论体系,在论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政治和法治发展道路,尤其是在党内法治研究领域处于学术前沿,承担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推进党内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以及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法治中国理论与实践创新”等,关于党内法规建设、党内依法治理、党内法治与国家法治关系研究,特别是以“党内法治建设-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为逻辑主线构建党内法治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国内形成了较大的学术反响。另外,在政治文明研究体系中,确立了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地位,通过制度反腐推进政治文明、将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通过官员财产申报治理腐败等学术观点也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

(二)创新依法行政制度框架,建构和完善法治政府指标体系。长期关注法治政府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理念-原则-制度、权责-程序-责任、处罚-许可-强制、组织-过程-信息为脉络完善依法行政制度框架,尤其是在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承担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依法行政制度研究”、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行政执法过程研究”以及中国法学会研究课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研究”等,对依法行政基本理念、原则、制度,行政权限、程序、责任制度,行政处罚、许可、强制制度,行政组织、过程、信息法治,以及行政的司法监督、政策与法律关系、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系列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三)推进司法改革规范性研究,完善和发展行政检察监督制度。长期以来关注司法改革和检察制度建设,注重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研究,尤其是在行政检察制度研究领域处于学术前沿,包括党的领导与公正司法的关系、人大制度与司法改革的关系、一府两院体制与司法制度的关系,以及司法改革民主化、公正司法制度保障、检察职能转型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完善行政检察监督制度、构建对政府行政的双重司法监督体制的论点,有着重要学术价值并对检察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创新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建构法治社会理论与实践体系。近些年来致力于拓展社会法学科建设和发展,以创新社会治理和法治社会建设为主线,以社会治理与社会组织、慈善与志愿服务、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等为切入点,创新社会法学科体系和社会法基础理论,在法治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处于学术前沿。承担教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治化研究”、全国人大委托课题“人口老龄化法律应对研究”、民政部委托课题“志愿服务立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等,就社会治理综合创新、现代大学制度与治理创新、弱势群体保护立法、慈善与志愿服务立法,尤其是以社会权治理为核心的法治社会理论构建,已经形成了重要学术影响。另外,通过学术研究推进国家立法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参与国家立法并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专家建议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专家建议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服务条例》(专家建议稿)等,对相关立法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全国人大内司委、民政部的高度评价。

四、主要学术成果

(一)政治文明原理与制度

1、政党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中国法治泛泛而论,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3、公法之途,友谊出版社2009年版;

4、政治文明论纲——基调、体系与方法,文史哲2004年第2期。

5、政治文明视野中法治国家的核心内涵,法学论坛2007年第3期。

6、新中国宪法政治回顾与展望,文史哲2011年第6期。

7、实现党内法治和国家法治的有机统一,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13A07

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创新,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9、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治建设10大规律,法学论2008年第4期。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观及其实践形式,法学论坛,20110433-40

11、中国法治的曲折进程与完整内涵——阅读《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当代法学  2008年第5期。

12、论通过党内法治推进党内治理——兼论党内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关系,山东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1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效应,法学论坛2014年第3期。

14、创新和完善地方立法权制度——兼谈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理论学刊,2014年第11期。

15、反腐败的法治思考,法学1999年第4期。

16、反腐败:当代中国的硬仗,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期。

17、论政治腐败及其控制——政治文明不能忽略的论题,法学论坛2004年第5期。

18、完善预防腐败机构,建构国家廉政体系,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

19、通过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治理腐败——兼论利益冲突、财产申报、官员伦理的关联及其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20、通过信息公开抑制公共腐败,人民论坛2011年第35期。

(二)法治政府理论与实践

21、依法行政通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2、法治政府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行政处罚专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4、行政许可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行政强制释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

26、行政执法过程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7、行政管理体制法治化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8、政府权力重构论,文史哲1993年第6期。

29、行政权力关系论,文史哲1994年第5期。

30、政府执法方式变革:建立和完善“官告民”制度,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

31、政府工作报告若干法治视点,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第12期。

32、为全面法治重构政策与法律关系,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5期。

33、关于制度廉洁性评估规范化的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5期。

34、法治政府指标:适度政府与统一政府,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10期。

35、行政许可法制与开放政府、信用政府,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2期。

36、论服务政府与责任政府——兼论行政许可法制的意义,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8期。

37、行政诉讼法的价值与效应,法学论坛2010年第5期。

38、完善和发展国家赔偿制度——基于公民权益救济的立场、赔偿与补偿协调的角度,山东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三)司法改革理论与实践

39、论司法独立,山东大学学报1999年第7期。

40、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一些有关司法体制改革的相对保守的看法,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1、以当事人为本:政治意义、权力逻辑和司法内涵,山东审判2008年第4期。

42、传统与转型:坚守正义、守护良知和维护荣誉,政法论丛2009年第1期。

43、司法改革的目标与司法模式——基于政治与司法关系的改革思路   肖金明  山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44、法院角色定位须基于现实逻辑,法制日报,2009-08-19

4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司法构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46、论检察权能及其转型,法学论坛2009年第6期。

47、建构、完善和发展我国行政检察制度,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四)法治社会理论与实践

48、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9、舆论权论纲:意义与功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期。

50、社会管理创新:意义、特征与重心所在,山东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51、建构完善的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浙江学刊2012年第5期。

52、關於中國老年人權益保障立法的若干問題,中国法律2011年第6期。

53、“常回家看看”入法的意義,中国法律2012年第5期。

54、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老年法制体系,法学论坛2013年第3期。

55、文化法的定位、原则与体系,法学论坛2012年第1期。

56、大学章程的框架体系、治理结构、制度要素与生成机制——基于十所高校章程的文本比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57、通过大学章程重构大学治理结构,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58、志愿服务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8期。

59志愿服务立法基本概念分析——侧重于志愿服务、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概念界定,浙江学刊2011年第4期。


Copyright © 东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