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学术沙龙第六期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1-06-16      访问次数: 54

期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学术沙龙于2021年615下午三点在法学院五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沙龙邀请了刑法教研室冀洋老师作为特邀嘉宾,2020级博士生童云峰同学做题为“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的新思路——以存疑有利于被告人为视角”的报告,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王耀彬刘双阳赵宗涛李瑞华张欣瑞作为本场报告论文的特邀点评人,本次沙龙由20级博士生王爽主持,张喆锐、刘锦和刘梦等博士生、硕士生也参与了点评。


  

沙龙伊始,主持人王爽介绍了本院博士生沙龙举办的初衷,并向参与沙龙的师生简要介绍了本次沙龙参与的嘉宾老师、报告人与评议人,并对“报告人报告——评议人评议——特邀嘉宾发言——自由评议——报告人回应”五个环节组成的研讨流程及时间安排进行了简要介绍。

紧接着,报告人童云峰同学就自己此次报告论文的选题来源、大纲及逻辑、梳理国内外学界的分歧和争议焦点、分析争议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构想、得出结论,详细介绍了论证思路,并对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问题进行重新解读。



然后,五位学生评议人分别从报告论文的选题、论证基础、内容安排、文章用词、行文风格、引证文献等方面对报告论文进行了详细充分的评议,并提出了诸多的修改意见。王耀彬指出,文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应当强化契合度,文章实践问题和理论争议可以合并,原因分析和解决路径的关联度需强化。刘双阳指出,文章的表述学术化需要加强,解释方法和适用规则融合度值得商榷,文章的结论论证的信服度有待加强。赵宗涛指出,文章问题意识突出,但真问题表现不足,困境化解的前提不太恰当,提出论据的可靠性需要加强,提出的命题有待深化。李瑞华指出,文章对梳理的观点缺少评述,介绍的理论分歧对后文论证的作用有待强化。张欣瑞指出,文章提出的新命题值得商榷和打磨,有利于被告人可以从上位原则上寻找依据。

  


特邀嘉宾冀洋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框架结构、逻辑论证等方面对报告人的论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点评,并建议报告人论文的修改方向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问题的提出需要凝练;二是司法解释的范围需要明晰;三是文章标题上,去掉副标题,凸显问题意识;四是文章的存疑需要探寻可靠的标准;五是惯例解释的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六是可以集中寻找一篇文章批判,使得问题意识更加集中。论文点评结束后,冀洋老师与在座各位博士生深入交流了论文写作的技巧以及读书心得,强调要从学术史以及跨学科的角度提升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学术评议中别人的意见合理的可以吸收,不合理的可以忽略,要对自己论文有信心,鼓励大家走出去多交流,努力扩展学术视野。

场上的2020级博士生张喆锐刘锦、2020级硕士生刘梦等同学也针对报告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报告人童云峰同学对本次沙龙的所有参与师生表达了感谢,并对部分评议观点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沙龙结束后将合理吸收评议观点,对自己文章进行调整完善。本次沙龙也在主持人的总结中迎来了尾声。

  

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学术沙龙属于博士生自发组织的定期报告学生研究成果和研究困惑的平台,旨在通过热烈的讨论互动增进博士生在学术研究上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相信在学院老师的支持与同学们的持续参与下,博士生学术沙龙活动将会越办越好,在讨论与回应中实质性推动博士生研究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