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至20日,以“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主持论坛开幕式并传达孟建柱同志在会见第八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精神。中央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景汉朝,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胡云腾,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徐显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鲍绍坤、张文显、王其江、张苏军、郎胜、朱孝清、任海泉,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立科,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和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等出席论坛,并分别作讲话、致辞或主持论坛有关环节。
论坛同时举行了第八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及第十二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颁奖仪式。我院刘艳红教授、李川教授的合作论文《职业养成型法学教育模式的反思与形塑——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为视角》获得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一等奖。李川老师作为领奖代表上台领奖。
论坛上,第八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获奖代表、主题征文作者代表和来自法律实务部门的同志作了主旨演讲或交流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司法体制改革基础理论”“司法管理体制”“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现代科技与司法体制改革”等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论坛还邀请法学法律界著名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的领导同志对主旨演讲和交流发言作了评论。我刘艳红院长在第三分论坛“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作为点评嘉宾进行了深入精彩的点评。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艳红教授,针对《最佳预防视野下登记干预惩戒规则之检视》一文所反映的“两个规定”实施以来的问题进行了高度总结,并肯定了该文作者作为实务第一线法官的理性反思视角,指出了“两个规定”颁布之后,所存在的制度机制完善与落实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中心李川教授在第一分论坛“司法体制改革基础理论”做了《职业养成型法学教育的反思与形塑》的主题发言,李川教授指出,我国法学教育模式正从学理传授型向职业养成型转变,与之相适应的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知识范围的全面更新,而这一改变需要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共建参与才能实现。然而就转型目标而言,目前美德两国对其职业养成法学教育的反思值得借鉴,学教育应避免单纯的法匠训练倾向,而是注重培养多元知识结构、务实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法律价值信仰的复合型人才,这是由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内部结构决定的。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法律职业共同体内的法学教育不仅是对法律实践的学习借鉴,也应对法律实践进行必要的批判创新。李川教授的发言受到点评专家肯定好评。
本次会议是“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第八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第五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第十二届)三大平台首次交汇;会议集中了全国13所院校的校领导、法学院(副)院长、20多位教授出席,论坛组织安排充分体现了江苏大数据司法建设的成效,会议会务组安排有自助签到、人工智能机器人小法回答有关问题,会场还有即时语音转换文字系统。本次会议会期虽然只有一天半,但共有40多人发言或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