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发布者:中国反腐法治创新网发布时间:2019-10-17浏览次数:1117


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重大历史性成就。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

脱贫攻坚离不开作风攻坚。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高度关注影响产业项目扶贫、对口帮扶以及扶贫工程推进等问题,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持续深化专项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障。

  深入一线摸排,及时高效处置腐败和作风问题

“当初对党纪国法学习不深刻,对政策要求把握不精准,通过组织教育挽救,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现在想想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前不久,河南省台前县纪检监察干部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吴坝镇李坝村党支部书记李某在办理低保过程中存在优亲厚友等问题,经过调查核实,李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河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决战年行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党性、践行党的宗旨、转变作风的战场和熔炉,走出机关、走进乡村。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有15611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调研走访,共走访群众34.64万人次,发现问题17808个,解决问题16490个。“他们待我们像亲人,我们看他们胜家人。”一位贫困村民这样说。

像河南一样,在广大的基层一线,到处可以看到纪检监察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贫困群众家中察访的身影。广东省纪委监委组建5个作风察访组,聚焦脱贫攻坚成效不严不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采取不打招呼、走村入户的方式,深入14个地级市154个有分散贫困人口居住的行政村察访,发现扶贫项目半路夭折、公共设施搞形象工程、村道“豆腐渣”工程等问题304个,督促当地及时整改。四川省纪委监委坚持重心下移,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直奔基层、直插末端的“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小分队”督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12个。

除了深入一线摸排,对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安徽持续聚焦“微腐败”,以省、市、县三级重点督办的方式,直查直办群众身边特别是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至8月,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895个,处理291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047人,移送司法机关31人。湖南省纪委监委进一步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重点监督一批、直查直办一批、挂牌督办一批、约谈问责一批、通报曝光一批的“五个一批”,传导压力、形成震慑。今年上半年,全省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2849件,处理10911人,退还群众资金3292.64万元。

聚焦精准监督,守护好群众“奶酪”

精准监督,是确保扶贫政策、资金落实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举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与财政、民政、农业、扶贫、信访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多渠道收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紧盯扶贫项目实施、扶贫款物发放使用各环节,提升发现问题能力,主动出击找线索、强监督。

“这个监督信息平台开设的资金发放预审功能非常好,以前需要两三天审核的信息,现在几分钟就审完了,为我们发放各类惠民惠农资金提供了很大帮助,工作效率成倍提高,极大地减轻了工作压力。”甘肃省岷县清水镇一名干部说道。

今年7月,甘肃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开启了“互联网+大数据”监督模式,实现了扶贫领域到人到户资金网上公示查询、后台数据对比分析的全程动态监管。截至8月31日,该平台输入数据涉及财政惠民惠农资金1905亿元,覆盖人口1957万,微信和网页版累计访问量超过4100多万人次,接收群众投诉约13521条,已受理12868条、处理4715条。

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大数据消除扶贫领域监督盲点、疏导痛点,助推扶贫领域日常监督、追责问责和以案促改工作提质增效,守护好群众的“奶酪”。鄂尔多斯市针对基层干部在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中钻空子,滞留、挪用、挤占、套取、虚报冒领等问题,建成民生监督大数据平台,集公开、查询、监管功能为一体,把旗区、苏木镇、嘎查村、户四级扶贫惠民政策实施情况纳入平台监督范围。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开发建成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专项领域大数据监督系统。今年上半年,借助该系统处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70个,立案1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人。

为了加强监督的精准度,陕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职责定位,打造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全方位举报平台,着力提高问题线索发现能力;坚持巡视与巡察无缝对接,充分发挥“双剑合璧”震慑效应。“扶贫领域监督工作一方面要有‘绣花’一样的耐心、细心,另一方面,也更应该有工匠一样的精准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监督质效。”陕西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持续通报曝光和警示教育,深化案件查办成果运用

为形成持续震慑,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已查处的扶贫领域相关案件,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同时鼓励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打通正风肃纪反腐“最后一公里”,增加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当时就是抱有侥幸心理,被眼前小利蒙了眼、冲昏了头脑,现在真是悔不当初。”海南省儋州市新州镇大屯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有德,因在扶贫工作中将不符合条件的3个儿子纳入贫困户骗取补助款,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警示教育片中,郭有德面对镜头后悔不已。

海南省纪委监委通过制作警示教育展板、播放警示教育片、召开警示教育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生动鲜活的警示教育,不断深化案件查办成果运用。截至目前,全省已召开村干部警示教育会95场,680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

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到发案单位宣布处分决定、组织旁听庭审、参观教育基地、观看警示片、汇编忏悔录和警示录、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领域警示教育,以警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以教育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选取典型案例通报曝光,是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有力武器。针对全省扶贫领域监督执纪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贵州省纪委监委建立民生监督工作定期通报制度,每十天对民生领域发现问题、纪律审查等情况进行通报,推动严格监督、严肃执纪,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要管住权力的“任性”,离不开建章立制。在专项整治中,各地注重总结经验,对发现的漏洞及时堵住,同时着眼长远,扎紧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钱,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突出的行业领域,督促有关单位深挖问题根源,举一反三、堵塞漏洞。山西、甘肃等地纪委监委向省扶贫办、住建厅、民政厅等单位党组发出纪检监察建议,要求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以案促改。(责编:吕腾龙、常雪梅)

原标题:强化监督执纪 护航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