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法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数字技术和法学理论交叉的新兴领域。学科以数字社会中的法治相关问题及其规律和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时代的法学、计算机等跨学科理论为研究工具,分析、阐释数字法治领域的概念范畴、规律原理、方法技术,服务数字治理法治化和法治运行数字化实践。东南大学法学院积极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中加强数字法学等新兴学科的建设要求,创新“法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在法学一级硕士点和一级博士点下设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学培养方向;2022年自主设置目录外“数字法学”二级学科,招收数字法学方向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推动法学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学等学科深度融合。
东南大学数字法学学科借力学校工科优势,联合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学院、网络安全学院等,组建从事数字法学方向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团队。团队规模目前约3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4人、讲师/助理研究员8人、博士后1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分布合理、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学团队面向法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法律问题概论》《智慧法治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大数据研究方法论》等课程,面向研究生开设《数字法学概论》《智慧法治实践与技术专题》《数字经济与法治专题》《数字权利专题》《数字法学量化研究方法论》《数字政府与治理专题》等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造“数字科技+法学理论”的数字法学课程体系。
强化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互融共促是东南大学数字法学学科办学特色之一。近年来数字法学方向国家级课题立项近20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面向诉讼全流程的一体化便民服务技术及装备研究”“立法公众意见综合分析及法律条文智能审查技术研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智能技术赋能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研究”、国家社科重点项目3项等。学科团队深度参与研发了案件权重测算系统、法律智能问答系统、同案不同判预警系统等智能司法系统应用;牵头编制了《移动微法院平台建设规范》《12368智能诉讼服务平台技术要求》《网上保全一体化办理应用技术要求》等多项全国法院行业标准。上述科研实践有力驱动了数字法学领域的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确保数字法学学科发展能紧抓前沿、凝练方向,不断提升建设水平。
科研创新平台是东南大学数字法学学科发展的重要依托。2016年7月,与江苏省高院共建全国范围内第一家“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2016年11月,成功入选南京大学与光明日报(理论版)联合评选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2020年3月,牵头成立江苏省法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学研究会(2023年更名为江苏省法学会数字法学研究会);2021年9月,与清华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计算法学发展联盟”,同年12月,参与联合成立了CCF计算法学分会。此外,包括江苏省检察院与东南大学合作共建企业合规检察研究基地等在内的11个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基地,共同为数字法学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平台保障。
“强支撑、宽领域、大生态”的数字法学领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造就了一批标志性培养成果。学生研发作品2018年荣获“全球法律科技黑客松”上海分赛区冠军,2019年荣获“全球法律科技黑客松”法律科技创新奖、“挑战杯”全国特等奖,2020年荣获睿聚杯全国高校法律科技创新大赛第4名,包揽第五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LAIC2022)创新创业赛道前两名,2023年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江苏省赛区一等奖。
(2024年2月更新)
四牌楼校区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
电话:025-83796060
传真:025-83792282
九龙湖校区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
电话:025-52091141
传真:025-52091141
Copyright © 东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