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事法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法学(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伦理、公共卫生、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新兴交叉性学科,主要是指用宪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以及刑法学的观点来审视当前医疗领域中出现的侵犯人权的违法及犯罪行为,并讨论如何对其进行合理法律规制的研究领域。其主要任务在于为了保护国民的生命、健康、隐私等权益而对相关医疗问题进行法律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立法、司法以及行政建议。
医事法主要起源发展于1960年代的德国和日本,在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众多世界知名法学院的正规课程。医事法学在我国大陆地区起初多称为卫生法学或生命法学,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卫生行政法领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由医疗的客体逐渐变为主体;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老龄化让人们增大了对医疗和社会保障的期待。这些都导致当下医患关系空前紧张。如何合理解决医患纠纷,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双方的正当权益,如何实现医疗资源的效率最大化,如何实现医疗的公平与正义,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卫生法学或生命法学其实难以解决,需通过大视野的统合医事法学去研究和解决。正因如此,我国医事法学与欧美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入本世纪以来得以逐渐普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期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东南大学法学院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即已起步打造发展医事法学科,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在全国率先设立医事法学本科专业,2000年该专业并入本校法律系。2003年在民商法硕士点设立医事法学研究方向,成为全国第一家招收医事法硕士研究生的学校。近年来,东南大学法学院秉承“交叉性、团队式、实务型”的办学理念,借助东南大学医学、生命科学等强势学科优势,进一步大力发展医事法学学科,医事法学现已被列入东南大学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学科。2022 年全国率先招收医事法学博士研究生,形成了本硕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设有东南大学医事法学研究所,团队成员有于立深教授、李煜兴副教授、戴庆康副教授、陈玉玲副教授、欧运祥副教授、刘建利副教授、高翔副教授、陆璐副教授、王玮玲讲师等,大都具有海外研学经历,此外还聘请日本医事法领军人物早稻田大学医事法教授甲斐克则、国内著名医事法学者赵西巨、刘长秋为本学科点兼职教授。
近年来,本学科在教学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医事法》课程入选东南大学示范研讨课,《医事与法律的对话》被评为东南大学优秀通识课,《医事法专题》被评为东南大学优秀课程思政课。团队成员先后主持“医疗损害社会化分担机制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人权视野下的中国精神卫生立法问题研究”“尖端医疗技术给刑法带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老龄化背景下民法典成年监护制度运行问题与规则完善研究”“积极预防主义视野下生物安全风险的刑法规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人权视野下健康及其保障机制研究”“建立法与医学鉴定相互协调的医疗审判程序”“精神卫生立法过程中若干问题研究”“和谐医患关系构建过程中的法伦理问题研究”“生命权与自我决定权的法律保障研究”“医疗侵权责任的异化与回归”“基于风险的侵权责任制度研究”等省部级项目20多项。
本学科近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有《医疗事故赔偿法》《权利秩序伦理正当性——以精神病人权利及其立法为例证》《中国における医師の民事責任の法的構造》《終末期医療をめぐる比較法的考察》《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医事刑法重点问题研究》《专断医疗行为刑法处遇问题研究》《人权视野下的中国精神卫生问题研究》《医事民事责任的法律构造》《医事法案例教程》《医事行为的刑法规制》《医学进步的法律挑战及应对》等。本学科举办过“首届海峡两岸暨中日医事法国际研讨会”“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法律机制研讨会”“尖端医疗的法律挑战及应对研讨会”等多次国际国内医事法学术会议,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医事法学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机制。近年来,该学科点培养的学生质量优异,就业形势尤其良好。
(2024年2月更新)
四牌楼校区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
电话:025-83796060
传真:025-83792282
九龙湖校区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
电话:025-52091141
传真:025-52091141
Copyright © 东南大学法学院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