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宁港青年领袖文化考察团”活动感受——张傲然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03-03浏览次数:178

 

    转眼寒冬渐离,春暖花开。回家已有几日,突然想起孟红老师考试周前交代给自己的任务。2010年圣诞期间,我接受学校国际合作处的委派,参加了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的接访工作,在短短的4天时间里,和来自香港的大学生同吃同住,陪伴他们一起感受南京历史文化,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开拓了视野。谨以此文纪念这次富有意义的活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
                                                         -----题记
    2010年12月7号的中午回到宿舍后,习惯性的打开电脑连上网络查收邮件,惊奇的发现有一封是学校国际合作处的殷磊老师发送过来的。她希望我能和材料学院、交通学院的几名同学一起参加一个名叫“宁港青年领袖交流考察团”的活动项目。这次活动我们东大学生的任务主要是接待来自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等6所高校的同学,同时他们也是“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的成员。
    我想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它是一件香港特区政府认可的公共性质慈善机构。协会前身是《学生时代》杂志社,创立于1974年。创会至今,一直秉承着「视野、创新、博识、承担」的宗旨,为香港教育界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及服务,借此让青年人有机会自我培训及发展,逐步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关心社会人群的精神,成为具有博识、根植于香港的新一代。同时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倡导并创造条件让青年学生和教师认识、关心祖国,感悟、宏扬中华文化,借此培养青年人及教师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唐诗有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在南京读书已有两年半,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我自己都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比如说云锦博物馆、静海寺、石头城公园。这次由于学校外办安排的非常周详,每到一处都会有讲解员来全程陪同,游览并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在“玩”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深深感受到南京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名城所给予的人文关怀。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说道:“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诚难觅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之最丰富区域之中心,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经过此番游历,对中山先生的评价理解愈发深厚。
    这四日是白天游览,晚上在榴园宾馆的“东大厅”开全体分享会。十分荣幸的是,12月23日晚,大家把第一个发言的机会留给了我。接着,与会所有的团员基本上都表达了自己活动的感受。在这里我想就体会最深的几点简单的说一说。
    香港是全球闻名的金融中心,中国的东方之珠。香港的高校与内地高校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更加国际化,大学教育也比较偏英美模式。天然深水良港,一百年来的商业贸易发展造就了香港繁荣的经济,港英政府的统治、一国两制下的特区政府的领导也使香港形成了高度开放偏向西化的社会环境,高校里全英文授课,大量的exchange chances,这一切都使得香港的学生具有很多内地学生所没有的特质。他们有着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性格也更为开放。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会非常的强调三种精神,leadership(领导力),excellent(卓越),team work(团队合作),在活动之中,他们也很会调动气氛。在专业的学习方面,香港学生的确没有内地学生刻苦努力,但是我觉得他们的综合素质可能更胜一筹,在考察团之中,学中文的同学对经济有独到的见解,而学历史的同学对于建筑又别有一番解读。他们普遍认为大学教育是要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和科学优秀的思维模式。
    在东大三年,我觉得身边很多的同学都觉得大学里面只需要读书,把专业学好就万事大吉,工作不愁。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此次与香港同学交流之后我更加坚定了我的这种看法。内地的学生不仅需要搞好专业的学习,更加需要的是涉猎群书,多多参加social activity,尽可能的去抽时间intership,体验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机会没有香港学生多,但是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形成科学全面的世界观,践行“止于至善”的校训。
    这次考察团里的香港学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后,经历过港英政府时期。他们从小受到的英国人所给的西式教育。众所周知的是,香港也并没有太多历史遗迹,更多的是现代的商业气息。于是这些同学自然的对中国的历史的了解都是十分有限的。有些学生虽然在上大学时选修过“中国历史”,但是他们所学的历史大多是蜻蜓点水,而不像内地的学生,从初中开始就接受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的教育。中山陵,总统府,尤其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都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撼。历史的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只有了解自己的根,才能深刻的认识自己。
    香港的政治环境比内地要复杂的多,但是在开分享会的过程中,我觉得这些学生很关心政治,并且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对于社会时事有着客观中肯的评价。由此我联想到内地学生的表现,反而不尽如人意,往往会被网络舆论的导向左右,很少能形成一种比较温和客观的观点。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转系,我的答案是:法学院是最能培养一个人科学的世界观和公平正义价值观的地方。至今清楚的记得孟红老师在大二的一节刑诉课上说过:“在中国,法学院学生所做的都是大师的工作,比德国学生幸福多了,他们只是小修小补”作为法学院的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政治,注重历史,对于这个国度发生的任何事情,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为社会提供独立、客观、公正的意见。
这次“宁港青年领袖文化考察团”让我结识了很多香港的朋友,对于南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香港的认识也加深了许多。
最后非常感谢孟红老师和国际合作处殷磊老师的信任,学生一定会继续努力,为学校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也希望以后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来锻炼自己。
 
 
                                            东南大学法学院2008级本科2班
                                                      张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