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30日,由东南大学法学院和武汉大学公益与发展法律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题为“探索未决羁押人获得法律援助的新路径”研讨会,在榴园宾馆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探索未决羁押人获得法律援助”是由英国瑞慈人权中心资助,东南大学法学院和武汉大学公益法中心合作完成的国际合作项目。资助方代表马兰娜女士、合作方代表张万洪主任以及我院院长刘艳红教授在会上分别致辞。我院副院长龚向长教授、刑法教研室主任欧阳本祺副教授以及杨志琼老师、王禄生老师代表东大项目研究团队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国内其他从事刑事法律研究和法律援助工作领域的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实务部门的业务骨干也应邀出席。
本项目的研究背景是:2013年1月1日起,新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生效实施,对刑事司法中被羁押人获得法律帮助与公正审判权利的保障有明显进步。相关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13年2月4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细化了相关制度安排,为进一步完善未决羁押人获得法律援助的机制提供了依据。本项目的研究意义是:以项目开展相关研究、试点和培训活动,旨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分析各地设立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经验,评估看守所值班律师的能力建设需求,探索为其提供培训与支持的可行方案,并为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完善未决羁押人获得法律帮助机制提供政策咨询与建议。本次研讨会的目标是: 1)初步探索看守所值班律师为未决羁押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实际功能及其改善路径;2)建立合作研究团队,确定就值班律师制度开展实证研究的工作方案和预期成果。
会议分享了未决羁押人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国际标准与国内发展历程;提出了看守所值班律师制度观察的法律援助新路径;在“有效刑事辩护与新刑事诉讼法”框架下进行实证分析;听取了国内其他省份关于未决羁押人权利实证研究的经验分享;并分别从学者与实务部门的分析角度解读当前刑事法律援助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未决羁押人权利保障中的交叉议题。最后分组讨论了“如何就值班律师试点开展实证研究的工作方案和预期成果”,并从“未决羁押人权利保障与有效刑事辩护的实证研究”探索了未来的合作与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