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0日,由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2014年“区域法治发展的文化机理”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大学隆重举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公丕祥教授发表讲话。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东南大学等5家协同创新中心设立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周佑勇教授出席会议,并对主题研讨第三单元的五位主题发言人进行了评议。
张文显教授在对学术研讨会作总结讲话时指出,本次会议是2013年10月在南京就“变革时代的区域法治发展”形成“八点共识”的基础上,又一次集中探讨区域法治发展重大问题的标志性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区域法治发展的文化机理问题展开了热烈而严谨的讨论,是一次不同观点的直接交流与碰撞,形成了与“南京共识”相对应的“扬州棱镜”。在促进学术繁荣和知识增长问题上,“扬州棱镜”和“南京共识”的价值是同样巨大的。张文显教授从区域法治发展的文化机理的概念、是否存在“区域法治文化”、经济区域与文化区域空间上的不对称、“法治文化的认同”与“法治的文化认同”的区别、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辨析、是否存在区域司法文化、区域发展法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关于“外嫁女权益”等三个案例的法文化解释等八个方面对本次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并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