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至8日,我院院长刘艳红教授和江苏省司法厅副巡视员、社区矫正工作局局长朱卫民带领“社区矫正损害修复”课题组成员,深入江苏省南京市女子监狱、江宁监狱、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和南京栖霞区社区矫正中心展开实地调研。省司法厅区矫正工作局副局长沈叶波、主任科员王伟等工作人员,我院欧阳本祺教授、孟鸿志教授、尹吉教授、张洪涛教授、李川副教授、刘建利副教授、钱小平副教授、冯煜清副教授、杨志琼老师、梁云宝老师以及博士生冀洋、高磊和杨楠一同参与调研。
7日上午,调研组首先赴南京女子监狱展开考察交流。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课题组实地参观了女监监舍、服刑人员会见大厅、监区医院和服刑人员社会复归模拟中心等。在随后的座谈中,南京女子监狱吴晓凤监狱长对服刑人员的总体结构、主要犯罪类型和再犯情况进行了介绍;经纬副监狱长对女犯改造成效、“循证矫正”特色经验、矫正评估方法做了重点介绍。在上午的座谈中,朱局长阐发了监狱改造和循证矫正的行刑理念,刘院长从法学、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重视角对矫正损害修复功能的系统推进进行了强调,通过本次交流,课题组成员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处遇制度和改造修复政策有了深入了解。
7日下午,课题组前往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南京江宁低度戒备分监狱进行调研。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课题组着重参观了监区监舍、劳动改造场所、服刑人员技能实训基地和社会化模拟中心等。在交流座谈中,江宁监狱党委副书记董杰政委对江宁监狱服刑人员基本情况、罪犯改造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汇报;江宁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兼低度戒备分监狱监狱长朱长年对低度戒备分监狱服刑人员的构成特点、教育改造的关键环节以及相关经验进行了具体说明。最后,朱局长对低度戒备监狱的行刑一体化、社会化以及行刑的修复功能进行了新的总结,刘院长以过失犯罪为例,对低度戒备监狱的行刑制度、行刑效果进行了深入思考,双方进一步明确了以低度戒备监狱为研究基地的合作计划。
8日上午,课题组一行来到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展开实地调研。在管教所内,调研人员逐一参观了未成年犯的监舍环境、文化课教学楼和技能培训中心等。通过未成年犯罪人在监内创作的书画作品、手工艺品等劳动成果和出狱后的跟踪反馈表现情况,全面展示了未成年犯罪人矫正的制度、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效。在座谈中,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家云对江苏省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做了概要介绍,并特别介绍了未管所针对未成年犯恢复性司法的良好经验。随后,调研人员继续赶赴江苏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参观交流。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调研人员对戒毒人员的生活环境、实训基地、心理疏导中心等进行参观。在座谈会中,江苏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万伦所长介绍了女戒所的基本情况和特色矫治经验,省厅朱局长、沈副局长对戒毒所“四期流转、三分戒治、双向延伸”矫治模式及其公开化、规范化问题交流了意见,法学院团队结合戒毒矫治的具体方案分析了隔离戒毒工作的具体问题与发展方向。
8日下午,课题组来到此次调研的最后一站,南京市栖霞区社区矫正中心。调研人员随相关工作人员参观了未成年人帮教中心、心理咨询工作室、“中途之家”基地。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栖霞区社区矫正局曹军瑭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流程、教育矫正以及危险驾驶罪社会修复矫正特色经验进行了介绍。省厅社矫局沈叶波副局长对全省社区矫正的基本情况、矫正方案以及矫正工作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介绍。
座谈中,朱局长强调,江苏省在行刑社会化和社区矫正损害修复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在服刑人员的处遇制度、矫治模式还是矫治效果方面,都总结出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值得充分肯定,但是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朱局长指出,首先要将犯罪人损害修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一体化”的安排部署,让每个矫治环节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一套科学的、联动的损害修复体系,帮助服刑人员积极认罪伏法、主动接受改造、尽快复归社会并为社会所接纳;其次,要加强合作,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通过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联系,开展相关研究与帮扶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适用于不同犯罪类型的矫正方案并尽快投入试点,逐步调整完善矫治方案,最终形成一套有江苏特色的社区矫正损害修复措施。
随后,刘院长也做了进一步总结。刘院长指出,第一,通过此次调研,直观感受到了监狱对服刑人员极为人性化的关怀,这虽然是对犯罪人基本人权的保障,但刑罚的惩罚功能在对犯罪人进行损害修复和再社会化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被重视,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对服刑人员的矫治富有成效;第二,社区矫正工作中权责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理清公、检、法、司四大机关之间的权限和责任,从制度层面保证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第三,建议将损害修复工作的分类标准确定为法益侵害类型,率先开展对诸如侵犯人身法益犯罪人、侵犯财产法益犯罪人和侵犯公共安全法益犯罪人的损害修复研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有较强操作性的方案。刘院长的三点建议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我院欧阳本祺教授、孟鸿志教授、尹吉教授、张洪涛教授、李川副教授、冯煜清副教授等相继与实务部门人员深入交换了意见。
此次调研与座谈的顺利进行,为合作展开矫正损害修复项目、推进政学深度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双方进一步探讨了未来在安置帮教制度、司法行政大数据、队伍建设、学生志愿者服务和帮教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意向,对加强我院对外交流、深入推进社区矫正损害修复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共同助力行刑制度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