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8日晚,“修昔底德困境抑或逆全球化之维:中美贸易战和经济秩序转型”的讲座在我院九龙湖校区模拟法庭举行。本场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沈伟教授主讲,我院陆璐副教授主持。国际法教研室的相关老师和本、硕、博的部分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
沈伟教授从“中美贸易战两个解释框架”“中美贸易战实质问题”和“国际经济秩序转型”三方面对本讲座的主题展开了论述。
沈伟教授认为,任何问题的研究都应在适当框架体系中进行,分析中美贸易战问题可以“国内视角”和“全球视角”两个解释框架出发。“国内视角”的解释框架包括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全球视角”下的解释框架理解为逆全球化趋势。沈伟教授说,中国理解的全球化是维持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而美国理解的全球化就是美国自身能够获利的秩序,而现有国际秩序难以提供美国所需的利益,所以美国采取行动以图改变。
关于中美贸易战实质问题,沈伟教授认为,中美贸易战的表象是贸易逆差,其本质是中美之间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的强制性转让及其网络盗窃、国有企业、产业政策和竞争中性。结构性矛盾使得两国法律标准产生不对等,中美贸易战成为必然。
在中美贸易战难以回避的现实推动下,我们必须考虑国际经济秩序的转型。沈伟教授对包括WTO体制等在内的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体制予以剖析,认为以规则为导向的治理体系具有预期可控、风险可控、成本可控三大特点,但现有体制难以解决中美结构性矛盾。他认为,把握规则制定的本质才能更好引导国际秩序转型,谋求对己有利的秩序选择。
讲座最后,沈伟教授就师生提问予以深入讲解,引发讨论。本场讲座紧跟时代前沿问题,利用政治、经济、法律等多元视角分析中美贸易战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问题,让在座师生大饱耳福,获益良多。(文字:赵帆、杲沈洁 图片:顾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