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9日至2020年1月9日,东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模拟法庭”圆满收官。“模拟法庭”课程是法学院研究生实践教学系列课程之一。该课程采取校内理论导师和校外实务专家携手授课的“双师教学模式”,旨在构建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新机制,提升研究生法学实践实务能力,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模拟法庭”课程由“民商事诉讼模拟法庭”“刑事诉讼模拟法庭”“行政诉讼模拟法庭”三个知识板块组成,分别由步兵副教授、钱小平副教授、李煜兴副教授牵头负责并担任校内理论教学老师。课程邀请来自江苏省监察委、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的十位校外实务专家组成精英教师团队。这些实务专家同时也是法学院遴聘的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课程主题丰富,内容充实,教学形式多样,同学们反响热烈,课程教学圆满完成。
魏青松:
民事诉讼原告诉请确立与被告抗辩思路
全国政协委员、汇业(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魏青松律师带来一场关于“原告诉请确立与被告抗辩思路”的精彩授课。魏主任首先结合实际案例对如何确定诉请进行讲解,比如原告是请求继续履行合同还是解除合同,是为获得赔偿还是打压竞争对手。魏律师指出要了解客户的商业目的,为客户合理确定诉请。然后魏律师对被告抗辩进行讲解,告诉同学们要特别注重程序性的抗辩,指出程序性抗辩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实体性抗辩。魏律师最后指出遇到一个新的案件时要通过专家意见、案例检索、法律关系图等多种方法寻找解决思路。
席超:
民商事实务举证、质证技巧
江苏泓远律师事务所主任、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席超律师为我院18级法硕研究生带来一场关于“民商事实务举证、质证技巧”的精彩授课。首先席律师告诫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区分起诉书与代理词之间的区别,不要将二者混淆。然后席律师通过一个案例指出一定要在清楚明白法律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诉讼请求,并且要考虑举证的难度。之后席律师又基于案例为同学们讲解了关于收条性质、取证方法等内容,指出取证方法一定要广泛探索,调取证据一定要合法客观。最后席律师讲解了证据如何编排、如何处理超过举证期限的证据以及如何质证等内容。
李子木:
审判中心视野下的民商事诉讼
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李子木法官主讲“审判中心视野下的民商事诉讼”。首先李法官告诉同学们一定要学会检索案例,做好平时积累。然后李法官特别介绍了清单式庭审工作底稿的使用,指出如何利用底稿分清被告的抗辩、反诉或是自认,以便允许原告进行在再抗辩。李法官特别强调庭审一定要充实,这也有利于当事人之间的调解。之后李法官为同学们讲解了主观证明责任和客观证明责任的区别。最后李法官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回答,并告诫同学们要广泛阅读。
孙晋琪: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审判及其实现
原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二庭副庭长、现南京海事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孙晋琪法官为我院18级法硕研究生带来一场关于“以审判为中心及其实现”的精彩授课。孙庭长首先对之前发生的几起冤假错案进行了具体分析讲解,分析了错案产生的原因,指出了错案中证据的自相矛盾的问题,强调了证据在审判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并非以法院为中心,而是以庭审活动为中心,强调证据标准的统一性。
李国光:
行政诉讼策略与应诉技巧
上海申浩(南京)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李国光律师主讲“行政诉讼策略与应诉技巧”。李主任首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读书和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提醒同学们应当注意避免:好高骛远,专挑晦涩难读的书去读,导致自己理论功底没有掌握扎实;上课时不愿做笔记;缺乏创新和批判精神。其次,李主任给大家分享了行政诉讼的“要素分析法”。李主任认为思路比方法更重要;行业比专业更重要;大数据分析比个人认知更重要。最后,李主任以“宏大的叙事能力,细微的辨别能力”作为总结,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珍惜读书时光,并表达了对同学们可以去律所实习的热烈欢迎。
路兴:
行政诉讼庭审策略与办案手记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路兴法官从行政诉讼“审什么”与“怎么审”两个方面介绍了行政诉讼庭审制度。关于“审什么”,路法官指出法院主要针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具体包括权限是否正当、事实认定是否清晰、法律适用是否合理以及程序是否正当完备四个方面。关于“怎么审”,路法官指出,审判流程分为庭前准备、庭审掌控和庭后工作三个部分。在庭前准备中应注意案件是否应该进入实体程序;在庭审过程中,应注意礼仪、提问技巧以及突发状况应对;在庭后工作中,要及时进行合议、调解和文书撰写工作。路法官最后建议学习和工作中要坚持“三心二意”,即细心、耐心、责任心;新意和诚意。
何志文:
新时代检察公益诉讼的职责与使命
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何志文检察官主讲“新时代检察公益诉讼的职责与使命”。何志文检察官首先简要介绍了检察机关侦查、公诉、批捕、刑罚执行监督、民事检察、行政检察等主要职能。其次,重点分析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从顶层设计到法律授权,从试点先行到法律保障的发展历程。最后,分享了南京市检察院“通过新闻公告寻找适格公益组织”“通过等外探索方式拓展公益诉讼范围”“ 通过诉前检察程序建立公益诉讼工作机制”的典型案例。
文:曹伟、曹婉华、葛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