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行政法硕士研究生论文线上答辩圆满完成

发布者:高地发布时间:2020-06-01浏览次数:731


    2020年5月29日8:00-18:00,应今年疫情防控措施要求,我院20届行政法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采取了远程视频答辩方式。此次答辩共有10名硕士研究生参与此次答辩,答辩采取zoom会议软件形式举行。参与本次答辩的专家包括河海大学法学院邢鸿飞教授(答辩主席)、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连勇主任、东南大学法学院孟鸿志教授、于立深教授、顾大松副教授、李煜兴副教授、熊樟林副教授、刘启川副教授、杨洁副教授。答辩秘书董国珍老师。近10位同学进行了旁听。



    依据《东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办法》、《东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指导小组工作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要求,本次答辩会全程录音录像,留档保存,每位答辩学生的答辩时间不少于50分钟。程序流程为:答辩主席邢鸿飞教授宣布答辩委员会组成及秘书名单,宣布答辩会开始后,由导师简要介绍答辩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5分钟)、各答辩人介绍论文(不少于10分钟)、答辩委员提出问题与答辩人回答问题(不少于30分钟)、休会、答辩委员会评议表决(通过三分之二票视为通过论文答辩)、答辩主席宣读评议表决结果。整个流程完整、连续,答辩视频无剪辑录制留存,合法合理。



答辩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自早上8点至下午6点,共10位硕士研究生进行答辩,经专家们无记名投票表决,共10位硕士研究生顺利通过答辩。其中以下4位同学获得答辩优秀的好成绩:蔡梦琦、万诗琦、许梦迪、李婧闻。答辩过程中,答辩学生围绕从选题与背景、创新点及困惑等方面介绍论文,逻辑缜密,论证清晰。答辩组成员主要围绕论文的基础概念与基础理论的梳理与区分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论文写作过程中重视概念梳理与理论区分,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答辩组专业性、规范性的意见让整场答辩会围绕规范论文范式、提高论文质量高效进行,答辩学生皆表示受益匪浅,虚心接受答辩组建议,保证在论文最终提交前结合答辩组建议认真修改。

为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我院设置并落实了导师、论文指导小组与学院审核小组的三级把关体系,于今年3月下旬出台《《东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办法》、《东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指导小组工作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在各专业方向开展了“2020年法学院硕士论文指导会议”,于送审前对所有毕业班学生的学位论文进行院内初审。论文送审严格把关,实现“全部双盲”(指所有论文皆隐去作者姓名和指导老师信息,由校外专家评阅)以及二次送审制度。今年参加答辩的论文质量显著提高,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整场答辩过程答辩组成员一针见血的提问,答辩学生具体而深入的回答,不仅展现了答辩组成员高度的专业性,答辩学生对于论文的驾轻就熟;还表达了本次答辩会流程的精心设置与答辩论文过硬的质量保证,彰显了我院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中成效卓越。



    通过本次答辩,各位答辩学生都收获了论文写作的方法与论文改进的建议,受益匪浅。答辩的最后,各位答辩学生与答辩委员会成员通过视频合影留恋。此次视频答辩的高要求高标准,皆为后续的研究生答辩工作提供了范本,积累了经验。至此,东南大学法学院2020届行政法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圆满结束。


答辩会成员及全体答辩学生、旁听学生合影留念

文 | 卞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