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虽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但不影响学生毕业答辩。2020年6月底以来,我院两场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相继圆满完成。
(一)
6月27日,由24名法律硕士生和5位专家组成的学位论文答辩会在九龙湖宾馆至善厅举行。担任本次答辩主席的专家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姜涛教授,答辩委员专家有建设银行江苏分行法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王传干副行长、东南大学法学院欧阳本祺教授、熊樟林教授、梁云宝副教授。答辩秘书董国珍老师。
本次答辩委员会专家
依据《东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办法》、《东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指导小组工作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要求,本次答辩会的程序流程为:答辩主席姜涛教授介绍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秘书及答辩顺序,宣布答辩会开始后,依次进行答辩人介绍论文(含研究意义、主要内容、研究创新及不足)、答辩委员会就申请答辩论文提出问题、答辩人回答问题、休会、答辩委员会评议表决(通过三分之二票视为通过论文答辩)、答辩主席宣读评议表决结果。程序正当,合理合法。
答辩现场
答辩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24名答辩学生共分4组进行,每组6名同学先后简要介绍本人论文、记录答辩专家的提问后进行思考,随后按照答辩顺序依次作答。答辩过程中,答辩学生思路清晰,观点正确,基本上能逐一回答专家们提出的问题。经过无记名投票表决,专家们一致认为高婧洁等22位同学的论文符合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其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专家们建议另两名同学的论文需进行认真修改且经导师审核同意后,再提交学院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才能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
答辩学生依次进行答辩
通过本次答辩,各位答辩学生都收获了论文写作的方法与论文改进的建议,受益匪浅。
(二)
2020年7月18日,我院7月份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在九龙湖校区法学院五楼法律诊所会议室圆满完成。为保证本次答辩会顺利进行,答辩秘书董国珍老师于7月16日晚20:15-21:15,采用腾讯会议形式,将本次答辩会的准备材料、答辩流程及自述内容等向此次答辩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
线上举行答辩预备会
7月18日,5位老师以及10位硕士研究生(1名法学硕士和9名法律硕士)相聚法学院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担任本次答辩主席的专家为河海大学法学院王春业教授,答辩委员专家有建设银行江苏分行法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王传干副行长、东南大学法学院熊樟林教授、梁云宝副教授。答辩秘书董国珍老师。
本次答辩委员会专家
会议伊始,答辩主席王春业教授介绍本场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秘书及答辩顺序,宣布答辩会开始后,各答辩人依次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意义、创新和不足等进行介绍,然后经过专家们逐一提问、答辩人记录、答辩回答问题、休会、答辩委员会评议表决(通过三分之二票视为通过论文答辩)、答辩主席宣读评议表决结果。程序正当,合理合法。
答辩现场
此次申请答辩的10名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每组的5名同学集中介绍本人论文后,记录答辩委员会提问的问题进行思考,集中介绍结束后按照答辩顺序依次进行问题回应与讨论。经专家们无记名投票表决,共10位硕士研究生顺利通过答辩。其中,曾亚梅同学获得答辩优秀的好成绩。答辩过程中,答辩学生自述流畅,重点表述清楚。答辩组成员围绕论文的写作逻辑、规范基础及论述充分性等方面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论文写作过程中应突出文章论述逻辑,真正的好文章应当能够让不是本专业的人读懂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答辩组专业性、规范性的意见让整场答辩会围绕规范论文范式、提高论文质量高效进行,答辩学生皆表示受益匪浅,虚心接受答辩组建议,保证在论文最终提交前结合答辩组建议认真修改。
答辩学生依次进行答辩
最后,答辩学生与答辩委员会成员进行合影留恋。本次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圆满结束。
参与本次答辩会的师生合影
文:董国珍、曾亚梅
图:董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