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人权法学》系统地介绍了人权基本理论与具体人权制度,涉及自由权、平等权、民主权、工作权、生存权、受教育权和特殊人权等方面,并从国内、联合国和区域性三个层面对人权保护机制予以阐述,重点体现了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与发展趋势。
作品简介
《公法上的姓名权》从有关姓名权登记、变更的经典案例切入,分析了姓名权的基本权利属性,对因行政机关拒绝登记指定姓名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所反映出的制度与法律缺陷进行了阐述,评述了现行姓名权登记的有关规范,进一步对离异子女和刑释人员姓名变更权的行使提出见解。基于以上论述,该书最后指出了《姓名登记条例》出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系统化的立法建议。
作品简介
《行政法原论》系一本集行政法理念、法原理、法规范与法解释于一体的专著型教材,既注重对行政法现象的学理表述与行政法规范的解释,也注重对行政法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辨,深刻地研究行政法基本理念所支持的理论。全书包括行政法本论、行政主体论、行政行为论和行政救济论四部分,力图提供行政法学的总体框架、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模式。
作品简介
《行政法原论》系一本集行政法理念、法原理、法规范与法解释于一体的专著型教材,既注重对行政法现象的学理表述与行政法规范的解释,也注重对行政法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辨,深刻地研究行政法基本理念所支持的理论。全书包括行政法本论、行政主体论、行政行为论和行政救济论四部分,力图提供行政法学的总体框架、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模式。
作品简介
《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以案件过滤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法研究中美两国案件过滤理论、制度与实践,探讨两国案件过滤机制的异同,并分析两国案件过滤机制差异的深层原因。
作品简介
《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根据现行成文刑法典的有关规定,对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系列富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适当解释。本书所应用的解释方法有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缩小解释和扩大解释,体系解释和反对解释等,本书对相关问题的解释基本上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实质的刑法立场而进行的。
作品简介
《行政刑法的一般理论》基于行政法与刑法的双重视野,主要围绕行政刑法的法律性质与学科定位、行政刑法规范的罪刑法定机能、行政犯罪的分类及其处罚范围的刑法调控、行政刑法责任的法律适用体系与立法模式、行政执法与刑事法相衔接的程序机制等一般理论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勉力建立成熟的行政刑法理论体系,并创建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与刑事法衔接协调机制,以适应行政刑法的学科建设与理论发展,以及相关立法、执法和法实践的需要。
作品简介
《实质刑法观》(第二版)以法律的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为线索,展开对刑法基本立场的探讨。本书认为,在刑法理性的构建中,不能抛弃形式的一面一味追求实质的一面或者反之;应该坚守以形式理性的侧面和内容为前提,建构以追求处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之实质要求为内容的实质理性。因此,本书主张树立实质的刑法观,亦即建立以形式的、定型的犯罪论体系为前提,以实质的可罚性为内容的实质的犯罪论体系;相应地,对刑法规范应该从是否达到了值得处罚的程度进行实质的解释;同时,这种实质解释的意义与功能在于:形式入罪实质出罪、入罪合法出罪合理。
作品简介
《行政裁量基准研究》从观察和分析行政裁量基准在中国本土的实践出发,以一种功能主义为立场,围绕裁量基准的性质、功能、技术及其制度构建、司法审查等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在本书稿中,作者从观察裁量基准在中国本土的实践出发,以一种功能主义的立场,重点围绕裁量基准这一新兴制度的生成模式、正当性基础及其制度定位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新颖、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品简介
《实质犯罪论》基于刑法教义学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对我国刑法知识的批判性思考而展开探索。本书深受古典黑格尔法哲学和现代新康德主义法哲学的影响,但又对它们的法哲学立场与观点进行了基于当下时代与作者个人立场的扬弃。本书强调价值评价在刑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建立定型构成要件为前提、实质评价为补充的犯罪认识框架,主张实质的构成要件理论,主张建立以客观违法构成要件与主观责任构成要件为内容的二阶层体系,主张我国刑法学研究应实现从经验论到规范论之转型。
作品简介
《行政法专论》的主要特色是: 注重知识的层次性。本教材融知识性、思想性和方法性于一体,侧重于学生对本学科原理之原理、制度之精神、思维之方法的深刻感悟与体念。 写作体例的专题性。本教材采取专题性或模块式的编写体例,围绕一个个值得探讨、尚待深化的专题,展开对本学科一个个专业性问题的深入研究。 关注前沿、强调个性。
结 语
东南法学始终坚持凝聚学术团队力量,以人为本,推动法治建设和双一流人才培养,与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北京大学出版社、秉承“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出版理念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鼎立合作,共助中国人权法治建设发展。
任何法学研究终究需要回归人的视角,人与人的尊严是跨越法学学科、法学著作的最终目的地。东南大学法学院始终秉承人文关怀的精神与追求,从人权研究到人权教育,从国际交流到宣传培训,从东南大学人权法研究院到获批校级独立研究机构人权研究院,尽知治学路坚,但兴强国宏愿。
文字 | 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