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法学博士文库又添新著||东南大学法学博士文库回顾一览

发布者:高地发布时间:2020-05-20浏览次数:419

东南大学法学院自2018年始致力于打造具有东大特色的法学博士文库系列,历经数年的辛勤耕耘,凝聚诸多研究心血,已然有木成林。

弱势群体的刑法保护:从理论到实践


出版时间:2019-12


作者简介:章雨润,浙江诸暨人,浙江泽大(绍兴)律师事务所律师。早年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小学教师5年,后干部调动到某基层法院,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2001年起执业律师至今。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获刑法学硕士学位。2010年9月至2017年6月就读于东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任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刑事法专职教师。2018年2月,被评为浙江省优秀专业律师(刑事专业类)。开有个人微信公众号“西法时雨”。在《理论月刊》、《中国法学(英文版)》、《山东社会科学》、《烟台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分论、刑事辩护学。


后     记

对于法律职业人来说,有一本自己的专著,并且是法律出版社这样的大社出版,当然是梦寐以求的,我本来不奢想,各种机缘巧合之下,竟也圆了梦。

2010年1月,我有幸被刘艳红教授收入门下,攻读志趣所在的刑法学博士。然而,这一读就是整整7年。

在这7年里,我压力好大。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我成为了著名刑法学家的弟子,早已称我为“章博士”,只有我自己知道,这博士一直“生”着。我的同门师弟,小的比我小了整整20年,我以“师叔”的年龄,被尊称为“师兄”,内心实在惶恐和汗颜!

终于,我成为名副其实的“章博士”!我怎能不感谢我的授业恩师刘艳红教授!是刘老师不嫌我驽钝,将我引进门,最后成功地把我送出门!这门,固然早已不是科举时代的“龙门”,但无论如何,这是一扇“红门”!有幸跃过这扇“红门”,我的人生必将取得纵深进步

我同时要感谢周佑勇教授!他从一个鄂北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杰出的行政法学家,与刘艳红教授一样,这辈子都将是我学习的榜样!我绝无可能达到他们的“高度”,但我可以“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应当努力成为家乡知名的学者型律师。

我要感谢德高望重的北大张文教授,感谢我的硕士指导教师、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冯卫国教授!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指点我,也在人生观上给了我“正能量”!

我要感谢法学院的董国珍老师,是她对我这个老研究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我要感谢同门师弟夏伟同学、冀洋同学、王俊同学和其他各位同学!是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他们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后起之秀”、什么是“后来者居上”!

如今,2年前的博士论文《论弱势群体的刑法保护》经过修改完善,变成一本专著摆在读者面前,它将接受时间的考验。对弱势群体加强刑法保护,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永远在路上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交通立法研究



出版时间:2019-12


作者简介:秦祖伟,四川资阳人,重庆三峡学院教授,兼职律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任重庆市法学会理事、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咨询专家。1995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并到重庆三峡学院任教,2004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2012年9月至2017年12月就读于东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与行政法。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著作6部,在《法学论坛》、《学术界》、《求实》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5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


后     记

人到不惑之年难免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之感。回首攻读博士学位的这段时间,恍惚就在昨天,期间几多酸甜苦辣,值得回味。尽管自感努力充实、无奈成果乏陈。毕业后本想结合答辩会上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进行深入的修改,无奈诸事缠身,心有余而力有不逮,只好忙里偷闲,勉力而为。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诸多老师、同学、同事和家人的热情鼓励和不断鞭策,对此,我内心充满感激之情。

衷心感谢我的恩师孟鸿志教授。感谢恩师给我到东南大学深造学习的机会。恩师不嫌我的愚钝和功力不足,以诲人不倦的崇高品德和大家风范,教我学做人、做事、做学问。本文从选题、收集资料、主题提炼、框架安排,到最后的定稿,恩师都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同时也给予我充分的研究自由,使我能够最终完成论文的写作。恩师严谨的学风和宽容的胸怀将使我受益终生。恩师和师母许老师给我学习和生活无微不至的呵护,令我十分感动,难以忘怀。

感谢周佑勇教授、刘艳红教授、汪进元教授、龚向和教授、周少华教授等诸位老师。他们在我开题报告时从严把关,他们中肯的建议与指导使我受益匪浅。感谢李煜兴副教授、顾大松副教授、教学秘书董老师和法学院其他老师对我学习和工作给予的关心和帮助!向所有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博士同学和同事。同学们真诚无私的帮助,九龙湖之情,值得珍藏一生。单位领导和同事,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们主动分担了部分管理工作,使我能有更多精力从事博士论文写作。

此书的出版还得到许多人的帮助。特别要感谢东南大学法学院刘艳红院长和欧阳副院长,能够提供给我出版论文的机会,并在论文修改过程中不断给予支持、鼓励和鞭策,才使得本书能够按时完成写作。本书成稿期间,法律出版社的黄琳佳编辑也进行了指导,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为我完成学业和本书定稿所付出的辛劳与关爱。感谢我的父母、岳父、兄姐和妹妹们,他们的关爱和期待一直是我前行的动力。感谢我的妻子和宝贝女儿。妻子的理解、支持与鞭策,使我能集中精力投入论文的写作。将一份特别的感激送给我的女儿,我俩像朋友一般见证彼此的成长,她为我的一路前行提供着不竭的勇气和强大的动力。

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你们的关心和帮助将激励我继续努力!


东 南 法 学 博 士 文 库 回 顾 一 览


    从2018年到2020年,从《刑民交叉视野下的民间借贷问题研究》《出罪机制保障论》到《弱势群体的刑法保护:从理论到实践》《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交通立法研究》,东南法学博士文库系列的不断推出丰富着东大社科领域的学术积累,是我院在博士研究生学术训练与兴趣培养上的重要成果,东南大学法学院必将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为博士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助力!

文字:季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