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学术沙龙于2021年11月17日下午在法学院四楼会议室举行,由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丽洁、刘锦进行论文报告。本次沙龙邀请了南京大学法学院专职科研人员、中德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金健博士和东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张运昊博士作为特邀嘉宾,南京大学法学院2020级博士生魏文杰、东南大学法学院2017级博士生周钟敏、2019级博士生侯嘉淳、2020级博士生宋凡共同担任评议人。
沙龙伊始,主持人曾亚梅隆重介绍了参与此次活动的嘉宾和评议人,并就沙龙的具体流程做了简要说明。随后,王丽洁同学作了题为“论个人信息处理中比例原则的审查基准体系”的报告,详细陈述了论文的主要观点。
评议阶段,各评议人依次进行点评。宋凡认为王丽洁同学的文章内容比较丰富,但摘要不够简明,对“社会权力”、“国家公权力”等词语的使用还需斟酌。侯嘉淳认为文章没有对信息审查主体进行说明,而且图表数量过多,赋值依据有待进一步阐释。魏文杰表示该文写作比较扎实,可再补充一些案例,增强文章的说理性。周钟敏指出文章关于告知同意原则适用中的问题,应进一步凝练,并认为“禁止保护不足”应纳入必要性原则加以考虑。特邀嘉宾金健博士认为,该文写作比较精细,但入题太慢,铺垫过长,没有考虑比例原则作为德国公法中的理论工具,适用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时,其内涵发生的流变。张运昊博士也认为,文章实质上是围绕着比例原则的既有理论展开的,但论证逻辑还不够清晰,建议对比例原则作本土化解读,突出文章的创新性。
接着,刘锦同学作了题为“论环境保护税征管中纳税人信息申报义务”的报告,各评议人逐次发表了观点。宋凡认为该文的问题意识不够突出,“主观归责”的观点值得商榷,建议在写作过程中加入具体案例。侯嘉淳表示论文写作采用了教义学的方法,但是在选题方面应当有所取舍,注重研究旨趣与实践需要之间的平衡。魏文杰建议文章可从国家义务的角度来思考环境保护税的征管问题,突出创新点。周钟敏认为文章写作存在逻辑断裂,创新性有待增强。特邀嘉宾金健博士指出,该文探讨的问题本质上属于职权主义与协力义务间的张力问题,可从行政调查的角度思考,提升文章的理论性。张运昊博士也认为该文的理论创新性不够,文献综述有所不足,需要拓展一下理论视野,采取“以小见大”的方式,构思文章写作。
最后,2019级博士生周维栋对本此沙龙活动做了总结。他表示论文写作要学会运用教义学方法,这是法学研究的基本功。在选题方面,应适当克制,要尽量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保持一致。在写作方面,要学会分类和归类,这是提升文章写作深度的重要方法。此外,2020级博士生刘星也与两位报告人进行了交流。针对评议人和嘉宾们的观点,两位报告人也分别做了回应,并向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和同学表示了感谢,本次沙龙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