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系列讲座】第四讲:《法商研究》主编助理、副编审谭冰霖教授《法学论文如何论证和行文?》

发布者:高地发布时间:2022-01-01浏览次数:784


  近年来,东南大学法学院持续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工作。当前正值2019级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2020级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为了能够给研究生提供全方位论文写作指导,由东南大学法学院主办、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熊樟林老师全程策划和组织,计划按照撰写学术论文基本流程,分别以《法学文献如何查找与阅读?》《法学论文如何选题?》《法学论文如何撰写题目和摘要?》《法学论文如何论证和行文?》为题,为全院师生开展全过程管理系列讲座,以期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考虑到法学生们对学术论文写作共同的指导需求,本着真诚交流、互相学习的初衷,东南大学法学院特别将本系列讲座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热烈欢迎全国各地的法学学子们参与学习。

  2021年12月30日晚,《法商研究》主编助理、副编审谭冰霖应东南大学法学院邀请,通过腾讯线上会议形式为广大学子带来了以《法学论文如何论证和行文?》为题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东南大学法学院为研究生提供全方位论文写作指导、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策划的系列讲座的“收官之作”,由东南大学法学院举办,由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熊樟林老师主持,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欧阳本祺老师作为与谈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四百多名师生与会学习。

  讲座开始之前,熊樟林教授介绍了谭冰霖老师的优秀学术成果以及丰富的论文编审经验,并对谭冰霖老师的出席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谭冰霖老师也表示感谢东南大学法学院的盛情邀请,同时表示十分荣幸能够有机会与广大师生学习交流论文的撰写。



  讲座第二环节,谭冰霖老师从何为论证、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行文表达以及文档设计五个部分为大家讲解法学论文如何论证和行文。



  第一部分“论证结构”,谭冰霖老师认为,论证要根据一个逻辑线索反映自身的思维过程,何论证结构,其实就是一篇文章的各级标题。谭老师根据其丰富的编辑审读工作经验总结出论证结构的三个范式,并结合具体优秀论文进行讲解。一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主题。谭老师表示,这种结构是最常见的一种论文结构,门槛较低,理解门槛也低,但这种结构思路清晰,对问题的剖析清楚,操作性较强,许多学术大家也十分喜欢这种论文结构。二是,纵深式论证结构。这种结构与平行的三段论不同,而是层层发文,层层推进。谭老师表示,这种论证结构适于思辨性较强的论文,如法理学的文章,法学方法论的文章,案例分析以及历史考据类文章。谭老师认为,纵深式论证结构论文抽丝剥茧般向读者揭示文章的主旨,可读性较强;层层深入,纵深式论证结构论文能够达到较为深入的论证深度。运用此结构思路必须清晰,知识储备必须浓厚。三是,“伞形”论证结构,总分论证结构。即首先是提出一个全文的分析框架,然后按照这个分析框架去逐一展开,然后最后完成这个写作目的。谭老师认为,这种论文结构的逻辑本身就有逻辑,阐述清楚。最后,谭老师总结,论证结构的关键在于逻辑性。



  第二部分,“论证方法”,即有效的论证路径。谭冰霖老师借鉴法律解释的方法,总结了四种论证方法。一是,文本论证、规范论证。本种方法要注意从法条出发,要注意援引例如中央重要文件、立法解释、立法背景资料、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相关的法律材料,要注意援引、反思、批判权威意见。二是,体系论证。一国的法律规则,应当构成一套和谐、统一的法秩序。体系论证即针对某一法律问题时,打开思维,跳出单个条文,结合相关的法律条文及解释进行论证。三是,历史论证、目的论证。在通过文义论证、体系论证解决法律问题都难达成共识时,我们可以研究利用历史上立法者、司法者的观念,可能得出一个相对可靠的客观论证。四是,社会科学论证。即利用社会科学的知识来辅助论文论证。谭老师表示,这种论证方法用法教育学作为分析框架和理论逻辑,用例如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来提升论证的可信度。此外,谭老师强调,论证要注意言之无据、诉诸权威、论证弥散、因果瑕疵的论证误区。最后,谭老师总结,理想的论证标准是论证准确丰富,论证方法得当且具有新意,焦点突出,尊重同行、观点对话。

  第三部分,“行文表达”。谭冰霖老师表示,行文就是如何进行文字表达。行文表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表意准确。用简要的文字表达,避免歧义。二是,要注意概念统一。如果实定法上有权威的概念表达,要遵循实定法,尽量使用学界约定俗成的概念,而不要自己捏造概念。三是,要注意语言精炼。少用旁白式语言,不需要强行解释,否则会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和阅读连贯性。四是,要注意忌“东施效颦”。不能形式化模仿知名学者文风或套用英语句式,会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第四部分,“文档设计”。谭冰霖老师表示,以电子档方式呈现,要注意文档设计。一是,注意注释体例。撰写论文要根据《法学引注手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排编规范》等规范性文件进行注释体例,保持学术规范。二是,要用好导航窗格。谭老师认为,导航窗格功能具有理顺逻辑衔接、提醒写作思路的功能,同时有利于作者和读者的阅读。三是,排版美学。排版论文要注意字体字号,一般使用宋体;标题区分度;行距适当,推荐使用1.3-1.5倍行距;两端对齐。排版漂亮整齐有利于提高阅读体验。


  

  讲座第三环节,本次讲座的与谈人欧阳本祺老师首先感谢了谭冰霖老师的精彩讲授和分享。之后欧阳老师表示谭老师的三个范式的论文结构和四大论证方法概括十分全面,解决了广大学生论文撰写的许多困惑。同时,欧阳老师十分赞同谭老师对于论文细节的重视,如行为的表意准确,概念统一。此外,欧阳老师认为谭老师提出导航窗格的运用给予其巨大启发,表示其会在之后运用此功能来助于文章的撰写。同时,欧阳老师提出了自己的个人想法:论文方法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没有方法的内容,它必然是凌乱的,但是没有内容的方法,它必然是空洞的,既要注重论文方法的学习,还有注重论文内容的充实。最后,欧阳老师向组织本系列讲座的熊樟林老师表示感谢,本系列讲座为正处于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学生提供了巨大帮助。

  讲座讨论环节,讲座主持人熊樟林老师邀请谭冰霖老师解答学生们的些许困惑。谭老师详细地解答了学生们行文散乱时如何做到逻辑通顺,副标题的运用,如何确保在交叉领域撰写论文不偏离法学主题等问题。



  讲座最后环节,熊樟林老师为本系列讲座作简要的总结。熊樟林老师首先感谢今晚谭冰霖老师的辛勤付出,同时感谢欧阳院长在整个系列讲座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其后,熊樟林老师表示,谭老师的讲座风格与之前讲座大不相同,以丰富的论文案例为大家生动形象介绍了论文结构和论文方法,更有利于学生们的理解与运用。此外,熊樟林老师认为,谭老师的丰富经验离不开其阅读爱好,同时倡导学生们平时多读书多思考。熊樟林老师表示,学术乃是天下之公器,我们做学问是为社会、为国家服务。最后,熊老师再次表示感谢系列讲座所有老师的出席讲授,感谢所有参与讲座师生的支持,呼吁大家动手动笔去亲身实践,祝愿各位师生取得学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