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人工智能法学系列讲座第二讲: 左卫民教授主讲《AI法官的时代会到来吗?》

发布者:高地发布时间:2022-06-24浏览次数:676

  2022年6月23日晚,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中组部、人社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左卫民教授,应邀为东南大学师生带来题为《AI法官的时代会到来吗?》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欧阳本祺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内外近二百名听众在线聆听。现推出本次讲座内容精撷,以飨读者。


  历时近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左卫民教授从六个层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讲解:第一,左卫民教授以AlphaGo战胜人类,以及今天社会生产、生活中愈发广泛的AI技术运用为引入,指出人类已经来到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本时代的必答题。


  第二,左卫民教授就域外AI法官的运用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国外法律AI的顶层设计、支持力度与辐射面虽不及中国,但就AI法官在司法实质决策领域的初步运用来看,国外实践相对走在前列。尽管如此,究竟如何看待AI法官的发展,国外学者态度不一。

  第三,左卫民教授就中国AI法官运用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我国法律AI总体呈现官方、学术研究“热”但实践“冷”的特点。具体而言,我国的法律AI通常以抽象性的知识图谱为技术支撑,采取规范取向,多仅在辅助性非关键事项中尝试运用。

  第四,左卫民教授分别阐述了AI法官运用的三大障碍,即社会认同障碍、技术发展障碍、司法伦理障碍,并指出在中短期内,AI法官很难在关键性裁判决策中被普遍实际应用。

  第五,左卫民教授针对我国的类案智能推荐、网上办案系统、智能语音识别、法律问答机器人、区块链司法以及电子卷宗等法律AI辅助运用情况进行了逐项评述。

  最后,左卫民教授认为,AI法官在中短期内很难得到普遍运用。从长远来看,AI法官的运用前景也具有不确定性,这取决于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合理预期与认同、数据和算法层面的技术发展、适配的司法伦理规则构建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影响。


  在评议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杨力教授,以及我院于立深教授、冯煜清副教授对讲座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议。随后,左卫民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本次讲座圆满收官。

  本次讲座为我院举办的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也是东南大学人工智能法学系列讲座的第二讲。未来,东南大学人工智能法学系列讲座还将邀请国内智慧法治领域的顶尖学者,促进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探讨发展创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