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2023年度全省青年志愿者行动评选表彰工作中,法学院青语倾言普法宣讲团获2023年度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东南大学寒假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评选中,“构建老年人数字权利保障的法治矩阵”一项目获优秀团队一等奖,这激励着青语倾言法律宣讲团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继续发光发热,用实践活动为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贡献青春力量。
一、团队介绍
青语倾言普法宣讲团是在我院团委指导下开展法律宣传服务的学生志愿团队。团队致力于普法教育活动,将法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努力实现以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化、专业化、趣味性的“互联网+普法”,并结合不同年龄层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普法内容和形式,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普法实效,做到普法效果的最大化。
团队多次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省级荣誉,多次获得“东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东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提名”“东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东南大学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等校级荣誉。
二、项目活动
1.“法治+乡村振兴”——法促南华发展
为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不断提升新时代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助力南华县法治建设。八月上旬,实践团赴云南省南华县开展“法治助力乡村振兴”系列实践活动,活动以专家论证、专题讲座、普法活动、主题教育等方式进行。
2.“法治+青少年保护”——构建安全校园
为了防范校园安全事故,提高校园安全意识,实践团到到南京市江宁区金宝宝幼儿园、邵圣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老师们和未成年人讲解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防溺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效提升了校园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法治意识,对建设平安校园起到了积极作用,获得了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3. “法治+红色精神”——守护英烈荣光
“法治+”青语倾言普法宣讲团深入各个社区、学校,将普及法律知识与传播红色精神相融合,让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走进全国各地基层。普法与红色精神的结合,不仅使法律教育更加接地气,更具文化底蕴,而且有助于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社会建设的理解与支持,推动我国法治进程更加稳健前行。
4. “法治+老年人保护”——保障老人权益
目前,针对老年人的权益保护主要成果集中在网络安全(预防电信诈骗)与公共卫生(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两部分。每年的网络安全宣传周,团队都会前往基层社区,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为社区老年人进行网络安全宣传的普法讲座。
在老年人健康保护方面,团队目前已开展从结核病防治进行切入,对《传染病防治法》、《结核病管理办法》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帮助老年人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宣传普及肺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社区老年群众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
三、项目创新与特色
团队不断创新普法模式,在已经发展成熟的普法宣传形式基础上推陈出新,通过“模拟法庭”、趣味问答、法律课堂等丰富形式,深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麒麟门街道、东山街道、荆刘街道等地,针对预防校园欺凌、反电信诈骗、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多项主题,为青少年开展生动的沉浸式普法教育。
在进行普法工作过程中,团队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普法教育活动各自的优势与特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以及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线上平台生动活泼、可视性强、易于传播的特点,结合受众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制作画面灵动、语言亲和、通俗易懂的趣味普法视频,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账号全方位投放,进而实现“一套体系,灵活运用”。
四、项目成果
项目团队获得社会、群众的广泛好评,在取得“2023 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 TOP100”“2023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江苏省第九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荣誉的同时,获得人民日报、中华网、光明日报、新华网等22家国家级媒体报道,江苏之声、新华网、中国江苏网、江苏苏讯网等多家省级媒体报道;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社区、中小学的致谢函件、认证证明、活动记录等共计 42 封/件,该项目对社会法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普法行动正是法科学子们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相信,深入持久的普法活动,将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青语倾言普法宣讲团将继续探索志愿服务活动方式,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开展更多有特色、有成效、有水平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法科学子的担当,为法治社会构建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