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第18期数字法学青年学术沙龙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纪忠楼Y516教室顺利举行。此次沙龙由杨洁副教授主持,社科处处长王禄生教授、法学院徐珉川副教授、陈道英副教授、苗泽一副教授、任丹丽副教授、毕文轩老师、毕胜老师、王苑老师及未来法治与数智技术创新实验室学生参与此次活动。
23级硕士研究生程洁以《生成式AI赋能教育的隐不公及其给付矫正》为题进行分享。研究从生成式AI导致教育的隐性不公困境出发,指出生成式AI赋能扩大了禀赋、认知、技能教育中的不公;并结合国家给付义务对教育不公的机理进行了解析,论述了AI赋能教育背景下自主教育选择权内涵的变化等内容;最后从政策制定与教育体系改革,数字认知标准、评估、培育与支持体系展开国家给付义务路径探讨。
在评议环节,评议人22级硕士研究生马欣玮针对文章结构与论证路径、章节标题等问题,提出了优化论点逻辑安排、注重完善措施与部门法的对应、强化章节标题中的AI元素等建议。陈道英老师肯定了选题的新颖性,指出可以从生成式AI赋能教育与传统的智慧教育的核心区别出发凝练问题;明确界分禀赋、认知、技能三个方面;在结合国家给付义务理论的论述中,应提高教育隐性不公中的不同问题的对应性并进行类型化分析;最后应注意完善路径的可操作性。
在交流讨论环节,徐珉川副教授提出可在获取机会均等条件下分析基于AI的自身特征导致的不公问题,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关注数字弱势群体利益的平衡,结合部门法提出完善路径;杨洁副教授从AI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以及对受教育权产生的影响方面提出完善意见;仁丹丽副教授指出应关注实践中AI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明确AI赋能的教育阶段与类型;毕文轩老师提出国家给付义务的设计需从经济角度出发,结合地区间经济差异等因素进行落实;毕胜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介绍了AI在专业教育、学术写作中产生的实际影响;王禄生教授作总结发言,提出应梳理隐性不公理论的脉络与宪法中规定的受教育权内容,考查AI赋能各阶段教育的实践场景,指明数字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及隐性不公的体现。
数字法学青年学术沙龙为学生构筑了一个定期交流思想、智慧交融的学术平台,师生共研不仅为深度探索开辟了多元视角与路径,更在推动法学研究数字化革新、培养新时代数字法学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