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叶榅平,法学博士。现任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利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讲课程包括《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绿色金融法》《ESG法治理论与实践》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司法、绿色金融法、ESG法治理论与实践等。在《法学研究》《管理世界》《法学》《学术月刊》《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比较法研究》《东方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代表性论文有《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双重权能结构》《自然资源物权化与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导论》等;代表性专著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研究》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理论诠释与制度建构》等。
二、教育背景与访学经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
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12年);
英国利兹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18年)。
三、工作经历
2007.07--2024.12,历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委委员、教工党支部书记等。
2025.1-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部分科研成果
(一)学术论文
在《法学研究》《管理世界》《法学》《法商研究》《比较法研究》《法学评论》《法律科学》《东方法学》《学术月刊》及其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1.《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环境法典表达》,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6期;
2.《数字时代我国可持续金融融入ESG体系的法治路径》,载《新文科教育研究》2024年第3期;
4.《可持续金融实施范式的转型:从CSR到ESG》,载《东方法学》2023年第4期;
5.《“双碳”目标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法治保障体系之重塑》,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2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与改革》全文转载);
6.《论公众共用自然资源的使用:路径转换与权利建构》,载《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3年第2期;
7.《双碳”目标行动立法的法理逻辑》,载《前沿》2022年第6期;
8.《论“双碳”目标下用能权的法律属性》,载《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年第5期;
9.《所有者职责落实迈出制度建设重要步伐》,载《自然资源报》2022年4月9日;
10.《刑事附带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审理模式选择》,载《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11.《完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行使人大监督立法的法理思考》,载《学术月刊》2018年第6期;
12.《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行使人大监督的理论逻辑》,载《法学》2018年第5期;
13.《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收益共享的基本路径与制度保障》,载《管理世界》2018年第2期;
14、《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主体的理论诠释与制度建构》,载《法学评论》2017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3期转载);
15.《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双重权能结构》,载《法学研究》2016年第3期(《人民法院报》2016年7月28日核心观点转载);
16.《遵循先例原则与英国法官的审判思维和方法》,载《比较法研究》2015年第1期;
17.《我国自然资源物权化的二元立法模式选择》,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8.《自然资源物权化与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导论》,载《管理世界》2012年第9期;
19.《论我国合议庭制度的完善》,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
20.《罗马法诉权概念之审思——基于文本与逻辑的视角》,载《法学评论》2009年第4期;
21.《罗马法监护监督制度的理念及其意义》,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22.《保护义务的历史及其意义》,载《私法研究》第7卷,2009年;
23.《民法中的保护义务》,载《法律科学》2008年第6期;
24.《适用保护义务的依据与界限》,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6期。
(二)作为负责人的主要研究课题和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环境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环境司法权配置研究(2023);
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健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行使制度研究(2015);
3.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研究(2020);
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自然资源物权化的立法模式选择(2013);
5.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2014);
6.上海市高校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合同中的解释义务研究(2010);
7.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委托项目:上海自然保护地地方立法框架思路研究(2019年)
8.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委托项目:对林木种子生产经营中新业态监管问题研究(2020年)
9.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招标项目:上海市产业评估与环境准入政策研究(子课题二负责人,2020年)
10.上海财经大学富国ESG研究院重点课题:比较法视角下的ESG体系(2023);
11.上海财经大学富国ESG研究院重点课题:ESG法治理论与实践(2024)。
(三)主要学术著作
1.《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
2.《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理论诠释与制度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3.《传统使命的现代转型:诉权保障理念、制度与程序》,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4.《合同中的保护义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5.《ESG法治框架:基于比较法的视角》(第一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五、主要教学成果
(一)教材建设
1.《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
2.《民事诉讼法》(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民事诉讼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经济法概论》(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第八版)(参编,撰写两章),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建设
1.上海市精品课程: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第二参与人,2016年);
2.上海市精品课程:民事诉讼法(第一参与人,2015年);
3.上海财经大学创新课程:ESG法治理论与实践(2023年);
4.上海财经大学创新课程:绿色金融法(2024)。
六、主要学术/社会兼职
1.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常务委员;
3.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
4.上海市法学会消法研究会秘书长;
5.上海市法学会环境法研究会理事;
6.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特聘教授;
7.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专家导师;
8.交通部海洋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专家;
9.河南省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
10.兼任律师、仲裁员、人民监督员、特邀调解员等。
七、主要获奖和荣誉
1.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申万宏源奖教金优秀奖(2022、2020)
2.中达环境法青年学者奖(2021);
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8);
4.入选首批上海市法学会青年法律人才库、入选首批上海市法学会涉外法治人才库等。
5.上海市普通教材优秀教材奖(《经济法概论》第六版,排名第4);
6.多次获上海财经大学“中振科学研究基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财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优秀教材奖等;多次荣获上海财经大学先进工作者等。
7.第五届国际能源法治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双碳目标下用能权法律属性研究);
8.第五届自然资源法治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海域分层使用权的建构);
9.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环境资源犯罪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征文优秀论文奖(城市居住区树木修剪行为的法律规制);
10.2023年上海司法前言论坛暨上海司法前沿论坛第七届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环境司法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减污降碳协调增效的法典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