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法学院与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召开检校合作交流座谈会。鼓楼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颜畅率副检察长吴宏、朱琳、胡晨晨等一行来访,与东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启川、院长熊樟林领衔的专家团队展开深度对话。校纪委副书记赵会泽、民事检察基地主任尹吉、江苏省法学会工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叶树理,以及工程法、刑法领域十多位教师共同与会,会议由熊樟林院长主持。
会议伊始,熊樟林院长代表学院对鼓楼区人民检察院的到访致以热烈欢迎,并强调此次座谈会是学院深化"检校融合"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
)
刘启川书记在致辞中系统回顾了法学院发展历程与办学成就。他介绍,自2006年创设交叉学科团队以来,东南大学法学院秉持“交叉性、团队式、实务型”办学理念,依托“学科+基地+平台+教材”四位一体创新模式,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南法学”模式,累计斩获教育部成果一等奖等百余项省部级荣誉。学院现有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师资团队先后斩获教育部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尤其在工程法学、数字法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积淀深厚。刘书记强调,法学院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共建高水平实践基地,力争在典型案例研究、法治人才培养等领域产出标志性成果。
颜畅检察长在致辞中追溯了鼓楼区人民检察院与东南大学的合作渊源。他指出,作为南京中心城区,鼓楼区集聚众多行政主管部门、高校、医院、社会组织和建筑企业,正着力构建全面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此同时,鼓楼区建筑业大型国企、民营龙头企业密集,建筑业总产值高,该领域违法犯罪易发、多发。在“四大检察”融合发展背景下,检察机关面临城市更新中的危房整治、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等新型法律难题。颜检察长特别提到,当前刑事检察与民事行政检察发展不均衡问题亟待破解,期待通过检校合作强化刑事检察、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公益诉讼等领域的理论支撑,将法学研究优势转化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实际效能。
专题研讨环节迸发思想火花。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吴宏阐释检校合作战略意义。他表示,东南大学法学院跨学科研究实力雄厚,而检察机关积累了丰富实务案例资源,双方在新型疑难案件研判、法律监督机制创新等方面具有广阔合作空间。东南大学民事检察基地主任尹吉教授建议聚焦工程安全事故责任认定、职务犯罪预防体系构建、公益诉讼价值导向等核心议题,通过联合申报课题、编纂典型案例集等形式打造示范性成果。江苏省法学会工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叶树理结合城市更新法治需求,提出可围绕地下空间权属界定、危险作业行政监管等前沿问题开展专项研究。
自由研讨阶段呈现专业深度碰撞。东南大学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赵会泽从纪检监察改革视角建言献策。他指出,在强化党内法规与监察法治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可探索构建“纪检监察+工程合规”交叉研究平台,针对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廉政风险防控开发特色课程体系。冀洋副院长提出纵向构建事故预防、合规审查、公益保护的研究链条。刑法教研室李川、梁云宝等教授则从刑事司法实践角度,就安全生产事故追责机制优化、民刑交叉案件证据转化规则等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工程法教研室张马林副教授列举了城市更新中历史建筑保护与产权纠纷、地下综合管廊安全管理责任划分等具体问题,强调了检校合作研究的重大意义。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参会人员高度认可法学院教师提出的“理论-实务双向赋能”理念,表示将推动典型案例进入课堂,共同培育复合型法治人才。
熊樟林院长在总结发言中再次感谢鼓楼区人民检察院的信任与支持。他强调,本次座谈会既是检校双方深化合作的新起点,更是回应新时代法治需求的主动作为。法学院将聚焦检察机关关注的“真问题”,将学术研究的“势能”转化为服务法治实践的“动能”,通过多元形式实现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螺旋式互促,为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注入“东南智慧”。未来,东南大学法学院与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将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指引,携手构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发展共赢”的检校合作新范式,共同书写新时代法律监督与法学教育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程玥、邢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