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江苏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

发布者:宋宁伟发布时间:2025-03-24浏览次数:11

一、基地的历史发展

东南大学江苏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是以东南大学地方立法研究中心为基础设立的、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与东南大学合作共建的地方立法研究高端智库,是开展地方立法研究、为地方立法提供智力支持的科研平台和服务平台。2016年,在孟鸿志教授牵头倡议下,江苏省法学会依托东南大学法学院成立江苏省立法学研究会;2017年,东南大学法学院周佑勇、孟鸿志团队获批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2019年,孟鸿志教授团队获批江苏省司法厅立法专业团队;2020年,东南大学批准设立地方立法研究中心;2022年,经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原东南大学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基础上升级设立东南大学江苏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作为江苏省地方立法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的高端平台;2024年,基地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标志着基地在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社科学术阵地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二、基地的组织架构及工作任务

基地依托东南大学设立,由法学院孟鸿志教授任主任,刘启川教授、杨登峰教授、李煜兴副教授任副主任,拥有科研人员40余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以及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青年法学家多人。基地主任孟鸿志教授长期从事立法学和行政法学科研和立法实务工作,担任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与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立法学研究会会长、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江苏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决策咨询专家、江苏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司法厅立法专业团队首席专家、江苏省与南京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淮安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苏州市、无锡市、镇江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等立法相关兼职。

基地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立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交办的法律法规草案进行研究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交办的省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法规草案以及规章进行合法性审查,提出专家审查意见;对交办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专家审查意见;派员参与省法规草案、设区的市法规草案、备案审查中重要问题的研究论证;组织开展地方立法理论研究和实务问题研讨;选派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到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实习;受委托起草法规草案或者对立法项目进行前期研究;受委托开展立法后评估;受委托对地方立法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开展其他立法论证咨询评估服务。


三、基地立法服务活动

基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立法的重大战略需求,成立以来每年固定承担江苏省、市两级人大和政府立法咨询项目三十余项,并承担立法起草和立法后评估项目,多项立法建议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采纳。近年来取得较大影响的项目主要包括:1.受委托起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江苏稿),获得江苏省政府办公厅领导肯定;2.基地主任孟鸿志教授参加2020年中央法治政府建设督查,获得中央依法治国办高度肯定;3.基地主任孟鸿志教授、基地办公室主任张运昊讲师参与《江苏省行政程序条例》制定,获得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表扬;4.基地参与起草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议案处理办法》由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5122日审议通过;5.基地就《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修订草案 )》提出的咨询意见,获得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采纳;6.基地就《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提出的咨询意见,获得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采纳;7.作为基地建设基础之一的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已有17份咨询建议获得教育部政策法规司采纳。

基地重视社会服务工作,联合江苏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东南大学法学院等单位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搭建立法理论与实务的交流平台;与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政府机关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学生实习基地,积极推动新时代立法研究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基地成员定期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及地方立法讲座和培训,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基地承担的部分立法评估及草案起草项目


基地获得的部分立法建议采纳证书

四、基地近年学术研究情况

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孟鸿志,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法治体系研究)、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禄生,智能技术赋能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研究)、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熊樟林;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和标准跨区域衔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孟鸿志,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变革研究;熊樟林,适合我国的企业行政合规制度构建研究;王禄生,大数据与刑事司法的内生冲突及其双向调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陈道英,数字智能时代我国基本权利的体系迭代研究;李煜兴,都市圈合作行政的法治路径研究,刘启川,权责清单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张运昊,公共数据权益分层构造及其合理利用研究;熊樟林,《行政处罚法》归责性条款修改研究)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资助课题(李轩,新发传染病即时防控的制度构建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熊樟林,数字时代行政机关公开负面信息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刘启川,我国交通警察权力解构与重构问题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于立深,法治一体建设下行政制裁制度的整体性思考和构建研究;李煜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有效实施的法治保障机制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吴冬兴,类案适用的法律方法构造研究;陆海波,行政委托制度完善研究;张运昊,公权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研究;张彧,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的江苏立法研究)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自成立以来,基地成员平均每年发表CSSCISSCI论文十余篇,并出版《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变革研究》《法人犯罪与刑事治理》等书籍。


基地举办的部分重要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