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东南大学“温锐法学大讲堂”法学前沿论坛第74期在东南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举行。日内瓦箂科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卢先堃以“法律方向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为题进行专题讲座。东南大学法学院熊樟林院长出席了本场讲座,讲座由梁云宝教授主持,易波副教授、院长助理余涛副教授与谈。
讲座伊始,梁云宝教授对卢先堃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卢教授在国际经济法领域丰硕的研究成果与参与WTO法律事务的丰富经验进行了介绍,强调其在培养国际法律人才方面的权威性。
卢先堃教授的讲座从四个维度展开:第一,国际组织法律人才的核心素养。卢教授指出,扎实的国际法理论基础、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储备以及熟练的外语运用能力,是国际组织法律人才必备的技能。在此基础上,还需具备广阔的全球视野和解决复杂法律问题的能力。第二,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路径。卢教授强调,高校应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通过模拟法庭、实务工作坊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建议将国际组织实习纳入法学教育体系。第三,跨文化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卢教授表示国际组织工作环境多元,法律人才需具备敏锐的文化感知力和高效的沟通技巧。第四,国际组织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卢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分析了国际组织招聘的选拔标准,并鼓励同学们关注新兴领域,如数字治理、气候变化等,以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在与谈环节,易波副教授表示,卢教授提出的实践导向培养模式令人深受启发,他建议法学院增设国际法实务课程,并邀请更多国际组织专家参与教学。余涛副教授从学生培养的角度出发,强调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需从本科阶段就进行系统规划与推进,号召同学们以自信的态度、勤勉的精神,依托学院提供的丰富资源,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国际法律精英。
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学术与实务平衡、国际组织实习及数字时代国际法挑战等话题,与卢先堃教授展开讨论。卢教授结合联合国实习生的选拔案例,建议学生提前规划职业路径,主动拓展国际视野,注重职场情商与长期积累,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以积累经验。
讲座最后,梁云宝教授总结指出,卢先堃教授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深刻洞见,为法学院师生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指引,对法学院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场师生对法律人才的全球化定位、跨学科能力培养及职业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图/文:金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