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进一步促进师生沟通交流,4月23日,我院于法学院四楼会议室顺利举办第十七期院长午餐会暨工程法方向学生座谈会,就工程法人才培养展开深度对话。东南大学法学院熊樟林院长、张马林副教授、王玮玲副教授、邢晨曦老师、常腾原老师,以及八位同学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针对工程法方向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存在理解难的问题,熊樟林院长表示学院已着手改革授课模式,学院将着力推进课程体系革新,自新学年起由专业教师团队主导实施系统性教学改革,组建优势师资团队推进特色化培养模式探索;对于本学期课程,学院已联动教师团队完善教学生态建设,通过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深化课堂革命。常腾原老师则向同学们推荐了同济大学工程造价管理的公开课,鼓励大家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学习网络,利用网络资源弥补知识空缺。
对于同学们在毕业论文资料搜集和撰写方面存在的困惑,老师们鼓励大家选择工程法方向的题目,并分享了实用的资料搜集方法。张马林副教授建议同学们拓展视野,依据要检索的内容,把文献搜集范围从工程法领域扩大到民法、行政法等传统部门法领域。熊樟林院长指出,一方面,搜集资料可以从专著入手,不必只局限于论文;另一方面,可在已检索到的论文的脚注中进一步追踪学术脉络,形成"由面及点"的研究路径。
就大三大四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升学方面的困惑,熊樟林院长和张马林副教授从就业角度,向同学们讲解了学硕和专硕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区别,建议同学们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明确目标,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常腾原老师从升学难度层面对学硕和专硕的差异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谈及职业规划,张马林副教授鼓励同学们要敢想敢为、明确方向,有所侧重地丰富自己的履历,对于有从事涉外工作想法的同学,首先应该了解国际仲裁制度,获取国际通用的示范性文本,从而得到更多可信度高的信息;其次,要不断提升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最后,需努力提高外语水平,加固自身背景优势。熊樟林院长表示,学院会尽力满足同学们的实习需求,也会尝试为工程法方向的学生安排更多实践课程,组织同学们实地考察工程建设项目,让大家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学习工程法中的抽象概念。
本次午餐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与会师生围绕升学、择业、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畅所欲言,收获颇丰。未来,法学院将继续贯彻“温锐育人”特色育人理念,积极回应学生关切,努力培育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具有卓越专业能力和高尚法治精神的优秀人才,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