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兵教授应邀开展研究生人文与科学素养系列讲座

发布者:宋宁伟发布时间:2025-05-11浏览次数:10


5818:30,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洪兵应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邀请,开展“刑法是温情脉脉,还是面目狰狞? 专题讲座讲座在丁家桥校区科技会堂顺利举行来自不同专业的近500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共同聆听这场兼具法律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学术盛宴。


讲座伊始,陈洪兵教授以刑法究竟是温情脉脉,还是面目狰狞?这一核心问题切入,系统阐述刑法的双重属性。他指出,刑法不仅具有惩戒的刚性功能,更承载着保护教育预防的社会责任,是公民基本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解读《刑法》第301条聚众淫乱罪,陈教授强调,刑法设置需在公共秩序维护与人权保障间寻求平衡,实现法治与人治的良性互动。



在案例剖析环节,陈教授以十八个真实或模拟案例为载体,深入展现刑法适用的复杂性。针对南京某大学老师组织群体性淫乱案,他从法理层面辨析首要分子一般参加者的认定标准;在面粉冒充海洛因陷害案中,围绕主观故意的司法认定展开探讨;通过误扑同性强奸未遂案,剖析罪责衡量的法律边界。尤其引人深思的是救母与救女友的道德困境案例,陈教授指出,刑法评判需兼顾法律责任与人性关怀,既要体现刚性制裁,亦应包含柔性救济。

在“刑法学及其社会责任探讨”板块,陈教授回顾了自己多年在学术和律师领域的实践经验。他提到,刑法学不应只停留在“智力游戏”,而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肩负起“保护弱者、制裁强暴、维护正义”的使命。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司法机关需要更高的专业能力和社会敏感度,而学术界应当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为完善立法与司法解释提供智力支持。

此次专题讲座,陈洪兵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与生动的讲解,让师生们对刑法本质与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清晰展现了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的紧密联系。相信在未来,东南学子将怀揣对正义的坚守与对法律的敬畏,在法治中国建设道路上砥砺前行。


(赵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