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东南大学“温锐法学大讲堂”之法学前沿论坛第78期在东南大学法学院四楼会议室举行。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院长、比较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汉堡大学法学博士谢立斌教授与应邀以“宪法案例分析原理”为题,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练军教授主持。刘练军教授首先对谢立斌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肯定了谢教授在法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
谢教授的讲座以三个案例问题引入,从四个方面逐步剖析宪法案例分析原理。首先,谢教授对法学案例分析原理进行总体介绍,通过对比法律规范与自然规律的区别、阐明完整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揭示了法学案例分析的本质是审查事实要件是否成立,并因此出发何种法律后果,提出完整的法律规范需要遵循引导句、定义、涵摄和结论四个步骤。谢教授指出尽管我国没有宪法诉讼,但是宪法案例分析依然十分重要。其次,谢教授以罢免全国人大国务委员和国务院秘书长为例简要说明分析国家机构案例分析方法。再次,在平等权法理分析方法部分,谢教授梳理了一般平等权审查框架,重点说明了平等权审查中的宽松审查和严格审查标准。在性别平等分析中,谢教授指出,如果根据性别进行的区分对待在宪法上无法得到正当化,则将产生侵犯性别平等权的法律后果。随后,谢教授借助禁止销售香烟造型的巧克力与男女职工值班安排案例进行实战演练。最后,谢教授重点讲解自由权的三阶层审查框架,区分了针对具体行为和立法行为的审查,从保护范围、干预和干预的正当化判断逐步进行分析。干预正当化判断的核心是比例原则,需要从目的正当性、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四个层面一一审查。在均衡性原则中,谢教授强调了法益权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法益不仅可以被权衡而且必须进行权衡。谢教授以调取手机通信记录和警察在地铁站查身份证为例,针对其中具体的要件做了生动的解析。
在与谈环节,法学院陈道英副教授、张雪莲副教授、朱姗姗研究员、万千慧老师先后发表关于谢教授讲座内容的体会及对宪法案例分析方法问题的见解。陈道英副教授肯定了谢教授对宪法案例分析方法推广所做的贡献,认为宪法学者负有在宏观层面上进行价值判断的建构性任务。张雪莲副教授表示三阶层审查框架是个重要的理论工具,充分认可其在培养学生法学思维方面的意义。朱姗姗研究员针对离婚冷静期引发的现实问题,提出疑问:如何对婚姻自由中的离婚冷静期进行鉴定式分析。万千慧老师认为相较于德国和美国等宪法判例制度发达的国家,中国的备案审查说理过于概括,鉴定式案例分析将有助于加强备案审查机关的说理环节。谢教授针对与谈人的提问一一作出回应。
在提问交流环节,一名学生提出高校作为公权力主体在招生时进行区分对待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另一位学生提出在比例原则中能否将目的正当性放在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原则之后进行考量的疑惑。谢教授耐心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
讲座尾声,主持人刘练军教授进一步总结谢立斌教授讲座的核心内容,高度赞扬了讲座主题的研究意义。在近三小时的讲座中,谢立斌教授细致剖析宪法案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针对不同的权利类型总结了不同的审查框架,明确了宪法案例分析方法对宪法研究、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意义。讲座逻辑严谨明晰、内容丰富详尽,深化了在座师生对宪法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使在座师生获益匪浅。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曹晓慧)